野战18绝招(新手适用)〔转帖〕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0-20 22: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街口坚仔 于 2014-10-20 22:45 编辑 / p* J3 q( L6 J% H& r' k
; N( G$ Q$ }) ^# Z' r, N
观察水情,判断鱼情。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因此,“鱼儿离不开水”,有水则灵,无水则死。一般说来,“有水就有鱼”。但水域中的鱼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只有鱼多而大些的水域,才适合於垂钓。某一水域的鱼情是否适合垂钓,这就要根据周围环境和水情来加以判断。鱼儿生活在水中,就会活动和觅食,引起水情的变化。尤其是觅食,会给本来平静的水面带来各种异常区应。这些异常反应,就是判断水中鱼情的依据。一个有经验的垂钓者,只要在水边静静地观察几分鐘,就基本上能判断该水域的鱼情,当天能否钓到鱼,能否获得理想的效果。即使常钓的水域,也要观察一下水情,以便心中有数,然后再选定最佳的钓位。水情主要包括水色、水的动静、水的气味、水的温度、才的深度及其流动变化等方面,而水的动静又是鱼儿在水中括动及其觅食情况的灵敏反映。因此,根据水情,察颜观色,就可以判断出水中的鱼情了。这是垂钓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如同作战时选择有利地形一样重要。
+ T9 q  _& Z. O/ D+ w/ _' G5 u& N2 C2 B2 H2 C+ B
  那么,怎样知道水中是否有鱼呢?0 K, w! [* c) ?$ b/ p7 S# D3 D( |
  一、看水的颜色5 q& y( z' }4 W0 }- q  b: B
; \( N( l! V6 q+ m. z; b1 ^6 i7 `
  水色指垂钓水域的颜色及其浑浊程度。水本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由於生活着大量浮游生物,由於投施各种饲料和肥料而产生的溶解物质、悬游物质,或受到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加上鱼儿用食时的搅拌,使水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水色与垂钓的关係甚大,富有经验的垂钓者。可根据水色来判断鱼情及其食饵的类别,以便选用恰当的垂钓方法。垂钓水面常见的颜色有以下几种:  淡黄水
( d) p, a0 ], H: l
0 W7 X- h7 C. W3 v, I# d  q  呈浅黄色的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水中黄丝草、无隔藻、金胞藻和合尾藻较多,水质较瘦。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内的鱼食欲旺盛,喜食动物性钓饵。2 e* O' N/ l" q' F7 K8 c

8 i# k/ N: L" r/ q! ~- G* k  黄绿水0 |% Z, C4 m6 [1 P" L+ J

, H* g, e  V# a: R0 z5 t  即呈黄绿色的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左右。水中绿藻、甲藻、裸藻、褐藻、黄藻丰富,水质不肥不瘦,适宜鱼类生长。这种水内的鱼儿,动物性、植物性的钓饵皆喜食。
/ ]& H  X* o7 u- v# E! J8 i' i( E/ o) T& V
  深绿水
5 g6 T: F0 a9 v$ T+ `9 X; U& r0 u7 |& C6 g  u! c/ \9 r* c. @
  呈深绿色的水,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绿藻、小球藻等繁殖旺盛,裸藻、金藻也较多。水质肥,但无风,气温低,阴雨天气,鱼易因缺氧而浮头,不宜垂钓,如刮二三级风,温度20C左右,阳光好,鱼的食欲会随之旺盛,可进行垂钓,而以中层钓或拖钓的效果较好。& t7 {! B! w4 \# f2 L& Y

( [* y4 u* ^: L* `  淡褐水- F" b9 f4 ^: @' g. s! B: p
5 z0 k" k* C0 K: D7 r/ J6 k
  呈淡褐色的水,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水中甲藻、褐藻、绿藻等较多,还含部分腐殖质,水质较瘦。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内的鱼食欲旺盛,多爱吃植物性钓饵。深褐色? ?呈深褐色的水,透明度不到10厘米。水中褐藻、甲藻等过多过盛,有的还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水质肥,遇阴雨天气压低等不正常天气,鱼会因缺氧而浮头。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鱼吃食较旺盛,但多吃植物性饵料,不喜食动物性钓饵。有些深褐色水是由污染造成,鱼不吃食,有的甚至中毒死亡。铜绿水 ? 这种水域,鱼腥藻、念珠藻等几种蓝色藻大量繁殖,使水呈铜绿色,且混浊,夏季为多。遇异常天气,藻类大量死亡,分解时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鱼类生长,甚至中毒死亡,不宜垂钓但水色转为微蓝,透明度高,鱼活跃,表明水中蓝藻较少,在光合作用下还放出氧气,鱼往往猛食,垂钓效果颇佳。呈清水的水域,清澈见底,透明度在1米以上。这种水域基本无藻类、浮游动物等生物,没有或很少有鱼儿,不宜垂钓。故谚语:“水至清则无鱼”。肥 水 ?这种水呈深绿色、黄色、褐色或草蓝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浮游生物多,氧气充足。这种水中的鱼食欲旺盛,生长快,吃钩率高。一般自然水域没有这种肥水,多为鱼池中施肥培殖所得。但一遇雷暴雨、阴雨天、低气压等不正常天气,藻类多易死亡而使肥水变质,水中缺氧,鱼儿不食,不宜垂钓。
; G2 b1 }- v) O8 g! y
7 h# T: {& u' U( m8 S; |  浑 水
) ]/ @$ y* v$ K- S! b
0 {) P% J- U3 S- U2 E: H  P  这种水内含有大量泥沙、腐殖质,水色黄褐,能见度在5厘米之内。大多是暴雨以后,泥沙冲入河流、池塘、水库造成的。浑水除受污染外,一般含氧多,食物多,但泥沙过多,易使鱼呼吸困难,多逃入清水中,只有鯰鱼等兇猛肉食性贸和沙鱧等小鱼吃食活跃,并多在流水处觅食。故浑水中难以钓福寿、鲫、鲤、青、草等鱼。 污染水受工业废水或生活废水的污染水,一般呈黑色、酱油色、棕褐色,也有深蓝色、红色的,少数水色甚清,但异味刺鼻。这些水或酸、硷过多或含工业排放的水银、氧化物等化学有害物质,严重者水中生物无存,轻者鱼稀少;生长畸形,颜色奇特而有异味,不能垂钓。此外,浑浊度与文情也有着密切关係。凡是浑浊度适宜的水域,就是鱼儿“心情舒畅”、欢快觅食的地方。如果把水的浑浊度从0—10度,分成11个等级,清水为0度,饱和泥浆水为10度的话,那么最适合垂钓的水质浑浊度应在4-6度之间,即不太清也不太混。这样浑浊度的水,水面以下0.15—0.3米处的水草隐约可见。不过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同一水域,各处水色往往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水域垂钓,应当选择水色和浑浊度较理想的钓处。3 p" O/ R! ~8 ^2 o1 F5 T

7 a) m, L/ d7 j/ @' m2 L- }# G/ O9 O  y  二、看水泡
% V9 y6 b  W! E- b$ t: ~1 X1 I8 }7 n1 Y# {0 c' l7 e
  即由鱼儿引起的水泡,又称“鱼星”或“鱼讯”。当垂钓者来到水边。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水面上有大小不同的水泡泛起。这是鱼儿呼吸、觅食等活动触动泥土形成的一种气泡。它是反映鱼儿游动的方向、鱼儿品种、大小、密度高低的主要标誌。发现鱼星,说明该处有鱼;鱼星多,说明鱼多,是垂钓的好地方。? 不同的鱼产生的自星是不同的。鱼大而多,鱼星也大而多;鱼小而少,鱼星也小而少。鱼的大小多少,通过识别鱼星可判断。下面举几种淡水渔为例:鲫鱼鱼星:由摄食引起,水泡细而密集,一次连续多泡大小一致,每个水泡只小米粒般大鲤鱼鱼星:鲤鱼爱掘泥寻食,拱动河底污泥,产生大小不均的密集水泡。一连数十个同时上冒,鱼星此起彼伏,常伴有浊水上升。鯿鱼鱼星:气泡小而分散,陆续上冒。青、草鱼鱼星:先冒出几个大的水泡,而后有几个较小水泡冒出。鱧、鯰鱼鱼星:气泡如红铁入火,泡小而密集,上升迅速,呈长条形,瞬息即逝,不会重復。龟、甲鱼鱼星:由於爬行供动泥土产生水池,呈圆形,且不断移位。似鲤鱼星泡,不同的是星泡群中间无泡,呈圆状。鱔鱼鱼星:鱔鱼生活在岸边,常将头伸出水面呼吸,产生豌豆大小的气泡,三四个不等。各种鱼儿在拱泥援食时,都会发出鱼星,因此观察鱼星对瞭解鱼情很有帮助,多多察看,仔细辨别,有利於因鱼施钓。但是要区别鱼星与沼气气泡,防止上当。沼气气泡与鱼星不同,无规则,位置固定不移动,出现的间隔时间和延续时间较长,气泡大小相仿,泡体透明,较易破碎。垂钓者根据鱼的动静等其他因素,不难区别。 三、看水是否平静:9 t) g! [6 y' a5 \3 o' f2 b
- G% B6 v' ?0 V$ W' Y- o
水面平静如镜的地方不宜垂钓,因这里的鱼儿不活跃,没有觅食迹象。鱼群浮在水面嚼水的地方也不宜垂钓,因水里缺少氧气,鱼儿呼吸困难,不会沉下水吃钩。鱼儿一见到人影就立即逃窜的地方也不宜垂钓,这里可能刚受过干扰,鱼儿惊魂未定,不敢觅食。
2 `- f9 h" g/ G0 E/ X$ H2 W" Z" S6 ?' I
 四、看水波纹:
- B- S$ Z. ^( l9 h6 \9 }5 _
: ^+ t7 w5 k$ ]( ]6 M5 e" n鱼儿游动、跳跃、觅食、引起的水面微笑的波纹,称为“鱼波“或“鱼浪”。水面有鱼波,则表明水内有鱼。无鱼波的水域,水平如镜,却是死水一潭。  ~2 G) C; V. V
/ u! K  J8 U' i. k3 R! v7 C9 e7 L
  五、看水草:1 Q  x. T( v' l' F: J) v- `4 R

1 g' Z) U: u2 L) g  水草叶残缺不全,甚至“寸草不剩”,或者草边有颤动,由此可判断出水中有鱼及其品种。
9 H8 K7 h* F4 x" @: c/ D2 n
+ [( p- F5 k% p+ u  N1 G0 a* b+ P+ j. c  六、听鱼声:; q# ~/ D/ @/ ^

" D& L2 V: l" i/ B  {+ q  即听鱼的吃草声或跳跃击水声。在多浮藻或水草丛、深处,稍加注意,就会听到鱼儿“哢朴、哢朴”的吃草声。发出声音的水域越广,表明鱼越多。或者听到鱼儿游动、跳跃或追捕食物发出的击水声,表明该水域鱼儿活跃。凭声音大小,还可判断该水域鱼的大小。/ V) o4 r5 D- a1 q% [2 I
七、闻鱼腥味:
2 \: @( g) d( m! D# g0 U  鲢鱼是有腥味的,在乾净的水中,腥味会散发出来,闷热天气更浓,可在下风头闻到鱼腥。天气暖和,鱼的活动量越大,腥味也越浓,表明鱼儿越多,冬天鱼活动量小,或者没有鱼的水域,鱼腥味很少或者没有。  八、闻水质味:  水质好的水域,一站到水边,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水和水草散发出来的气味,甚至还夹杂点血腥味,这是垂钓的好地方。如果闻到水中发出多种呛鼻的气味,表明这里的水已被工业废水或农药污染。刚捕捞过的水域,会发出浓重的污泥气味。若水中多烂草、死鱼、死动物等腐败物,就会发出腐物臭气味,由此可判断,这些水域水质不好,不宜鱼儿生存,不是垂钓之地。  九、试水温:
+ U5 s7 R, P( v: E3 l# m$ J
7 J5 V  K/ T! A/ Y- \8 N" M# `% h% C4 R  水温的变化与垂钓有极大的关係,这往往是垂钓收获如何的关键性的一个因素。水的受热、散热比空气慢;浅水层与深水层的温度又有差异。夏天地面气温很高,深水潭却很凉爽,故有“夏钓潭”之说;下了一阵雨,又刮了一阵风,地面已有些寒冷,但水温下降不大,寒冷的早晨,但深水潭的水面较荡漾如故,有的还发出阵阵蒸气。水温是影响鱼活动和觅食的主要因素。因此,垂钓之前测试一下水温是有好处的。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用手入水一试.夏天即使地面温度不高,如果水烫手、也不宜下钩,冬天即使地面温度很低,水不很冷,还是可以下的。1 ]) U$ n# V5 S. q+ L- n
% a1 i/ \* Y3 z- i2 ~& j; o
  春、秋两季为何是垂钓黄金季节,其主要原因是天气温和,水温不冷不热,为鱼儿活动、觅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鱼是变温性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反应敏感,直接影响其生长、活动和进食。15—25℃水温,是温水性、暖水性鱼类最佳生长水温,吃食旺盛。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与鱼类生长不利,更不适於垂钓了。温水性鱼类在水温30℃以上,即食欲减退,鲤鱼、鲫鱼等在4度以下就基本不进食。因此,只有掌握水温和鱼进食的关係,才能取得较好的垂钓效果。
* G7 r2 H$ j( o5 k8 R
3 o2 x1 x6 G& i4 {# B3 I% y. j+ u十、试水深度、流速:
8 A0 M4 C1 x1 ~, L; Q9 A. d
; V! J0 P8 W$ s" e- o  鱼类活动与水体环境、水的深度、流速也有密切的关係。即使同一水域,不同地段、不同时间内众的深度和流速,往往也不同或发生变化。因此,垂钓前要观察这种变化并进行一定的测试,以决定是否下钩和选择钓点。最简单方法是用钓线(含钓钩浮标)探测水域的深浅及其流速大小,以便掌握水情施钓。经测试后,水深1米左右的约点为最佳。但有些情况下,3—5寸深度也能约到鱼,如开春后雨水暴涨,把河、湖、水库周围的稻田淹没,鱼游入稻田觅食,田内水虽不及1米,甚至只有几寸深,但水稍浑浊.却成了极佳的垂钓处。同一水域,如有流水处,要选择流水口垂钓,特别雨后的流水口。因流水给鱼儿带来食物和新鲜氧气,也适合鱼儿逆水而游的习性,是鱼儿喜欢聚集的地方。在活水湖、河地垂钓,应选择迴旋、弯头处,这些地方是鱼儿游动的路线。俗话说:“人有人道,鱼有鱼路”,就是这个道理。若在垂钓中发现水位拉明显下降时,鱼儿惊慌不安,纷纷逃窜,退居深水少动寡食,这时若放长线、远抛钩,钓深水,就有收获。在河流中间测试流速时,可根据河中心流速作出如下判断;流速在2米/秒以上,无法垂钓;在1一2米/秒之间,河边可悬钓或浮钓;在O.5—1米/秒之间者,河弯曲向内者,可沉底钓。河心仍不可垂钓,在0.2—0.5米/秒之间,河边4米以内可浮钓、悬钓,2米以内可用会垂砣沉底钓,在0.O2一0.05米/秒之间,河心亦可沉底钓。总之,水域深度、流速会不断发生变化。水位有涨有落,甚至朝夕多变。原来的钓点不能钓了,或者原来不能钓的地方,因水位、流速发生变化,可能成为好的钓点,原来是静水水域,因水位上涨而成了流水水域。因此,掌握水域的深度和流速,随机应变,适时地改变钓点及方法,才能有所钓获。一个精明的钓手,必须对鱼场水情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鱼情,才可不打“无把握之仗”。) C; }- G' ^/ l: z6 i5 _+ q
. [7 q1 x6 ]& l7 [! b' U. V
  十一、钧位及其重要性
6 L& m' O$ Q( w9 `4 u5 D) F# e5 W  r
  钓位,即垂钓点,是垂钓者选择下钩垂钓的地点。最佳钓位应是鱼类经常栖息、活动、觅食或回游结集而鱼源不断的地方。选择钓位至关重要,是能否钧到鱼及钓到多少的关键。钓技固然重要,但是钓位选择不好,无鱼入位,即使钓技高超者,也难免要受挫,扫兴而归。钓位选得准,位中有鱼,儘管钓技欠佳,甚至初上钓场的新手,也可有所钓获。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还有一种奇妙的现象,即在钓鱼比赛时,由於抽签决定钓位,富有经验的垂钓者,往往比赛成绩不如新手。究其原因,在於钓位好坏的差异。这说明选择钓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钓鱼人门的一个很关键而又复杂的问题。一般钓技的发挥,只不过是钓具的应用和操作,而钓位的选择,则是天文、地质、水文、气象、生物、鱼类学等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就需要有必要的垂钓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修养,根据水域、季节、时间所钓鱼类的不同,机动灵活地把钓位选择在鱼儿栖息、活动、觅食或回游结集的通道即鱼道上。从这一点来说,垂钓是一项“智力运动”,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垂钓的物件是鱼,选择钓位,说到底,就是选择最容易钓到鱼的地方。
8 c( e# d: x- G3 g8 Z* r+ F4 N5 \! m& Z) F6 r
  十二、溪河湖泊边钓位的选择
2 n; o* x8 K4 d1 C/ Y( e" u9 Z# x# q7 C/ p1 g; ]+ S
  溪河湖泊与沟渠塘水比较,其特点是水情变化大,水温变化慢,鱼的种类多而活动范围大。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钓位。
/ X$ a; U& n, ~3 F. R1 C0 O十三、沟渠、塘库边的位的选择
2 O& M3 x$ O1 F0 p3 O
: G/ K0 J5 c" J  s1 n: A( S  一般说来,沟渠、池塘、水库的水域较河流湖泊的水域水面平静,水情、水温变化小些,鱼儿活动范围也小些,但他们也有共性。除在河流湖泊中垂钓选择钓位的方法之外,在沟渠,池塘、水库中选择钓位,一般有以下几种:& d6 @3 y9 U( ]1 e: |* s; b

: s0 f9 u4 ~7 n  占草" y  L9 X) V7 E, k  A
% b7 a5 p& I0 `. ~  U
  “钓位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一年四季不离草”,这是两条很有道理的经验之谈。在沟渠池塘中生有水草的地方,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氧气充足,水流平稳,昼夜温差小:水草能遮光挡风,更能防热,冬能御寒,若遇惊扰,水草中是鱼的避难所,鱼有安全感。所以,有草的地方是鱼儿觅食、戏水、交配、产卵、聚集栖息的场所。如果满塘草,钓位元应选择在局部无草或少草的空旷点,或水草中有小块白水的地方为最佳。这些空档不仅是鱼儿媳游场地或回游通道,而且视野开阔,饵钩明显,可多钓鱼。但是,不是所有有水草的地方都能钓到鱼。当遇到水草等长势密集,水莲等连成一片,遮盖得水面无处下钩时。意欲下钧,只得开窝。在大面积净光、局部长草的少草水域,钓位应选在草的边缘成两束水草之间。
  e& q+ m% U$ g+ ]. P% V4 F3 F/ Z) w* L6 W
  钓凸凹
0 N7 T) @9 i. h: q$ w, C% W1 A2 t& B6 X/ L3 c: S1 E/ q
  在寸草不生的池塘,钓位则应选择在水底凸凹不平或坎坷之处。这类地方往往淤泥较厚,有较丰富的腐殖质层,适於虫、螺繁衍,能为鱼儿提供饵料。# B: z" x" K% f# T+ k6 `
! n0 n/ N5 C/ t' p
  钓角8 u6 g! F' X8 o) A; g$ e- B  r" l
! q' t. a9 C% h4 c3 [" m
  在沟渠、池塘中垂钓,应在拐弯角落选择钩位。尤其是风浪较大时,更应如此。以离塘、沟渠的两条埂的交界拐弯4一5米远的地方为宜。这里由於天长日久。风将水面的藻类、杂物筹吹向拐弯角落,引诱了许多的浮游生物聚集到这里繁衍。因此,这里就成了鱼儿的天然粮仓。同时,拐弯角落流速较小,大多数鱼都喜欢在这里觅食和栖息。占角时,最好测试一下水的深浅,一般以1.5一2米为宜。
5 z! R# Z3 G: Z$ z
& I: R( \* P' V. S+ n5 A( D  钓野外
" x' E0 G" g6 ?( H3 T; h; L* J7 \! V5 d
  在建筑物附近和野外都有塘沟时,一般宜选择野外的塘沟。野外塘沟通风条件好,有风,水的流量就大些,流动水面比死水温度低些,是鱼儿喜爱之处。但风过大,或者野外塘沟不理想,应及时选择建筑物上的塘沟垂钓。
5 X$ T0 W0 W1 `: J' d3 \+ Q( U9 X! v, c! a; N
  钓码头
8 d9 l2 V+ L5 m1 y( a) A# i+ T1 j% U" Q0 i2 |" r/ z( R, s  Z
  人们洗菜、淘米、洗刷食具、洗衣的水码头及其附近,是最佳的钓位。但牲畜近处靠近养猪场、牛栏等牲畜饲养处的岸边,常有粪便流入水中,鱼也常来此处觅食。此外,水牛经常浸浴及鸭鹅栖息的地方,有粪便可供鱼儿摄食,也是很好的垂钓场所。
: ?" }- _' a' {1 ?
: H: t2 t& j( j; }  钓进水口  w: y- C8 ^/ c

/ n3 F/ p$ W5 [0 ~+ l  流水的汇合处以及沟塘和渠坝的进水口,常给鱼儿带来丰富食物和新鲜的氧气,水质清新,鱼又喜逆水而上、迎着细流嬉戏,是鱼儿活跃和聚集觅食的地方。
- P7 |9 M0 _$ T
+ P3 i/ a6 d, S( w- u9 ?  钓风9 k! d% a5 g' A  ^0 m# m2 s
+ Q5 v9 e' W6 E- w3 z
  垂钓时若遇刮中小级风时,沟渠、野塘也会波浪起伏,鱼儿受惊潜入深水。这时选择什么钓位呢?初钓者往往选择背风之处,走人误区。而有经验的垂钓者,则迎风而钓,不仅有收获,而且能钓大鱼。因为水中大量浮游主物,小昆虫等,随风浪漂浮到下风口,鱼儿“闻风而动”,竟相前往觅食。
2 X" O. @! J8 q; X* b, y+ \1 }& _/ _: w+ k- k' Q3 N4 ?- ?
  十四、选择钓位口诀
/ G8 x5 Z: a6 \7 b4 @3 i
: Z- x$ a7 a$ N# Q! A& m  入水口,草石间。春钓滩,秋钓潭。夏钓阴,冬钓阳。僻静处,树桥边。深水浅处钓,浅水深处钓。一日三迁,早晚钓边。面风立,勿背阳。早晚鱼靠边,日上鱼走远。* D5 Q" N! h. ]) h

! r! Q+ |. U! A$ @8 v; L  人多众干扰,不如个人待。寧可低处蹲,不可高处站。清水不如浑水,死水不如活水。  宽钓窄,窄钓宽,不宽不窄钓中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呈泥浆,钓鱼泡汤。. o8 g5 d8 I' Y- V. s. y; p7 d

- a4 N, K/ C+ }5 Q  角落不如边上,边上不如中央。牵网走上风头,钓鱼蹲下风头。打蛇打头,钓鱼钓口。* l( U. s0 j7 f$ l
, z8 {) U# N7 y
  怎样撒饵做窝& [$ j4 A5 O$ c
2 k3 T0 I$ h' x! g
  垂钓是一项人鱼隔水斗智的智力运动。既然斗智,就不能不用计策,使花招,千方百计地把鱼钩上来,而撒饵做窝则是一个重要手段。何谓撒窝?即在选定的垂钓点水面撒饵做窝,俗称“打底”,利用诱饵的色、香、味,使鱼集中到窝内,然后投竿垂钓,提高垂钓率。凡有经验的垂钓者都讲究撒饵做窝,其方法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也有规律可循。
8 \# ^% y- A3 a4 ]+ @- |8 l1 l; ~# y1 h% J% s7 p
十五、撒窝基本常识- c0 D/ u2 ^$ }- e; }' n" a

6 G) E. ]. o# C8 d3 F* E& S" K  测试窝位垂钓点选择好后,不能光凭水面表像而急於投下诱饵,要先对窝位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探明水底是否平整,有无杂草杂物以及水的流速等。
1 b8 r7 O8 `- V. S3 `6 Y5 d2 A! I: H
  诱饵要虚实兼备
$ o. Y+ H5 D( [* T% |5 ~0 N( w: o$ c& B; n
  锈饵用虽然多种多样,就其形态而言,大体为粉末和颗粒两种,前者为虚,后者为实。一般说来,虚料感其嗅觉,实饵迷其视觉和触觉,两者应兼而有之,不可缺一。如果有虚无实,鱼到窝位后只闻其味而无实物,必不能久留;若有实无虚,撒少了,鱼儿一抢即光,投多了,鱼儿饱食而走,结果都不能达到诱使鱼群滞留钓窝的目的,也就难以充分发挥撒窝诱鱼的作用。因此,在诱饵中既应有主要散发气味的粉末,又要有使闻味而来的鱼儿有颗粒块饵可食,虚味迟迟不消,实用食而不饱,才能把鱼儿迷住,依依不捨地游来游去,从而增加咬钩的机会,提高上钩率。  因鱼而异 不同的鱼口味各异,因此在微饵做窝时,用饵选料要投其所好。同时,视垂钓物件的大小不一,颗粒大小也要相应变化。例如,钓鲫鱼和重1斤以下的鲤鱼,以用小米、碎米、大米、之类散散碎粒即可。而欲钓2斤以上的鲤、青等鱼,则须玉米或红枣大小的薯块、豆饼块方能生效。" P: S# i) }* y7 l( C
) l0 x# r8 K, h% ?/ _
  因水域而异即根据水库河流湖泊的水色、水质、水底泥质等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诱饵。比如,水下能见度较低,水底淤泥深或在水草较多的部位做窝子,则用目标大一些的香型引饵为佳。再如,水浅宜少,水深则宜重。如果水深在1米以内,混合饵料做成鸡蛋大的粉团即可,水深8米以上时,则面拳头大小的粉团或者团子成群投入,方可实效。! {! E. ]6 X1 D# x# P: S
; x9 u+ [' c$ |5 o3 j
  保护天然窝位 钓位有天然窝位,切莫破坏,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尤其在有水草的地方,不要轻易做窝,要尽可能寻找中间有空隙的地方撒窝。这儿往往是鱼儿活动、觅食的地方。否则也会“打草惊蛇”,把鱼儿吓跑。适时追撒“挽留饵”即在好窝子垂钓频频上钩时,应不失时机的追补诱饵,以增强对鱼的诱惑力,起稳定和挽留的作用,同时还可使鱼源源而来。/ v, B* O* W. }& Z' H  n
3 [3 y) |& d# J
  十六、撒饵做窝法直线窝法
) `2 r+ e6 w. u" Y/ l& [. f
7 C7 ]2 K! A. T  即把诱饵从钓位向前远撒至4—10米,形成一条直线。这种窝可引诱鱼来得多而快。钓者可钓远,也可钓近,可沉底钓、悬钓,也可拖钓。尤适应於钓者多而间隔距离仅10米左右的垂钓。缺点是诱饵多,鱼来得快去得也快。3 A4 q: i! D: C: x

7 [2 i# P8 V7 f  堆集窝法
4 I# B9 K  \% @6 Q
! v. y0 _3 q1 v0 I  即用撒窝器把诱饵撒人与竿长度相仿或略远的地方,全部投放在一个点上。这种方法多用於鱼类密集的养鱼池塘、水草丛生的洞穴中。由於诱饵堆集,高於水底,而使鱼发现而来觅食,所撒诱饵少,又不易食尽。这种方法尤其适用於初学垂钓者。但美中不足的是,一旦跑了一条鱼,就会惊动全窝,使窝失去作用。故此法适用於沉底钓、悬钓,不适用拖钓。同时要力求不跑鱼。+ V- I! j( ~9 |& `! h7 t

3 F* Z7 ~4 r# n$ G  三角窝法
$ k5 x% Z' X, J9 |! T- {! t
* I$ Y4 n1 W; r- g  即用撒窝器在垂钓水面同时打三个点窝,距离各约1米左右,成等边三角形。或者一窝在前,二窝在后,或反之。这种三角窝,使鱼聚集和逗留在三角窝的附近,可充分发挥诱饵的作用。
) H: u0 W7 Q* P6 i; k/ j3 z3 n
) P) c) I$ ~. j- ]1 ^  多方位窝法6 a% X4 H; R' A' ]9 |8 V' e
- }4 ~7 r& ]( W/ n" w$ r4 J
  即在钓点垂直线上,前后相隔2—3米各打一窝,左右各打一窝,状如菱形,故又称为“菱形窝”。这种窝前后左右、中心均可钓,鱼群密集,上钩率高。尤其在一个窝里跑了鱼之后,鱼群不易惊散,在其他窝子依旧吃钩。同时,这种窝子可沉底钓、悬钓、拖钓,也可双竿钓,是比较理想的窝子。
! W2 ]+ a  i0 {$ B0 @: E3 v
# v+ f0 Y: q) s$ o  _: f$ g" \! b  环形、长方形作窝法
6 m; T/ a7 c- a+ z2 o& \8 P
, t2 S  ]6 ~6 y& S4 Y" z+ m  在有许多布袋莲浮萍或浮游生物的水面垂钓时,可用树枝或竹等做成一环形圈或长方形,抛入水面,定型后撤人诱饵,即成套窝。这种窝子内浮游生物少,空气新鲜,鱼儿便会来此透气、觅食,加之诱饵的香味,鱼人窝后不会轻易离去。此窝尤适宜钓鲫鱼。
" W- {" q$ {" }! y# i* ^
" ?  Q; q9 t3 i  向导窝法
2 X! q) }/ V- t6 F% i- n
4 l1 k5 u, \6 Z% X$ W8 c/ g  即在钓点先打一主窝,然后以主窝为轴心,向左、右前方各45度方向,扬撒碎饵3—4米。饵料成线状,越接近主窝越密集。这样的撒饵,可把数米之外的鱼引向主窝,扩大诱鱼效果,故名“向导窝”。但撒饵不宜用粉状料,宜用麦片、粒子、碎米或豆饼渣。配料时,应色味兼顾,使鱼闻香而至,不忍离去。
0 a7 j( j; N; l# J+ J3 B0 P( ~2 w, m* t$ P+ m
  移动窝法$ @9 T7 O& g/ L  n
, v% k$ O6 a% j5 m
  即根据垂钓需要,可以移动的窗窝子。它有两种打法:
# V7 @. E0 G$ f3 o- l
9 v9 L7 B/ ]' y$ t0 U4 j0 e/ L  一是把麦麩、豆饼、玉米等混合诱饵,用水调好后,装在沙布袋里,扎好口,拴上细绳,把饵袋抛沉於钓点,即成。更换钓点时,只需把饵袋绳子一拉就捞起,可在另一钓点继续使用。它的优点是,钓点固定,节约诱饵,其缺点是,钓到大鱼后,容易带到钓线上,有碍垂钓。
# ^* E: q' a9 m: k& d
% @) C0 l# v6 J  S9 Y- s  二是用豆饼或菜籽饼、花生饼,切成三四寸见方的饼块,并在中间戳几个小洞,用来栓细绳。饼块人水溶化慢,鱼儿不可能很快吃掉。移动钓点时,只须拉绳扬起即可用於其他钓点。2 T' ]( N. u( j) _/ K

5 Z, U% H. h; g' r% t  十七、注意保护钓位+ K+ Z0 _" i. {4 {8 z$ n3 r1 c2 f1 }7 p

( v$ e. k5 g/ C2 M% O" P  一个垂钓者,从观察水情、判断鱼情、选择最佳钓位、到撒饵做成理想的钓点,你进行了大量而精细的工作,是智力和体力劳动的结晶,确实不易。如果在自做的窝子里,频频钓到鱼,一定会其乐无穷。因此,在垂钓时要保护好窝子,这对垂钓效果是十分重要的。9 E( J9 g" P9 a( E
: R# n* @9 Y  k# ?
  应怎样保护好窝位呢?1 D! K0 A0 P4 @

) h4 m' A& Z' M1 y' ~, ]& F  善於隐蔽) k) d3 b+ t8 ?. H2 {; b8 E& t

' Q5 |3 q& F* o) P! w9 K% v' e  即不要将自己的身影和钓竿影映入窝子,尤其在清而浅的水边垂钓,更要注意隐藏自己。这在选择钓点地,就要注意选择好站位,最好能选择有隐蔽之处,更不要背光而立。
% P2 F: O9 j( N" G8 q3 X$ U' [+ p4 E5 n; c6 \# ~& s6 {- b
  保持安静
" j) @* P. F; w. \
/ }1 S9 |/ _4 @* Q8 e% B  不要向水中抛投石块或有其他干扰水面平静的举动,与钓友不宜大声谈笑,也不宜多走动,以防惊动窝子里的鱼。
- Z; t7 P: Q0 o8 [6 }) O) K2 J; Y) {# y& h7 j, ~' s2 A$ F4 Z
  保护水的清洁8 Y; u' Q- ]( k" E
. F! o9 |, }1 O( h+ z8 `
  不要将有异味的东西抛入水中,如香烟头等。据科学分析,鱼对香烟味特别灵敏,闻到此味就会潜逃或不吃钩。+ b, k4 o# [8 F+ Q
3 p, a/ T5 J7 b9 B( H! u
  动作要轻
* y, t0 Y" u/ \: ~( r' B8 Z4 g" J9 P& U- D( ~
  在提钩、移动钓钩和提鱼护放鱼时,动作要轻,不要惊动窝里的鱼。特别要注意不能脱钩,一旦脱钩,窝里的鱼就会跑光。常补“挽留饵”如果窝子好时,要经常补诱饵,保持引诱力,使窝中有鱼可钓。& @3 Z) H  l( ~. k
8 i1 Z. h8 k+ \+ f# I
  十八、大鱼小鱼请放回,让你一生钓不完。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采飞扬网》,即可获取最新回复通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22: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66:}沙发不留!!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采飞扬网》,即可获取最新回复通知!
发表于 2014-10-21 08: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个凳子坐下慢慢看{:188:}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采飞扬网》,即可获取最新回复通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08: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4-10-21 08:33 4 @% U" `! [$ m; y' Z4 z8 n4 H" ^
搬个凳子坐下慢慢看
  R( A5 S$ C; ^* B
{:93:}你没交入场费了!速度交上来!!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采飞扬网》,即可获取最新回复通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温馨提醒:关注《神采飞扬网》公众号,就可以及时接收到回复通知啦!24小时客服微信/电话:13068892088
1、注册用户在神采飞扬网(含旗下所有平台)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神采飞扬网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神采飞扬网的所有内容。
3、所有网友请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神采飞扬网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因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神采飞扬网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