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17 1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缘 发表于 2013-11-17 17:26 
9 ]0 z0 d. ~/ C/ k1 L) o# Z百度没结果
& Z0 L J; B `! t( l- L以前从化流溪河上没有桥,来往两岸全靠船艇摆渡。民国年间,从化县城街口建有一座木桥,可以通行汽车。后来县长李务滋发动全县募集资金,建成钢筋水泥桥柱,桥面铺搭枕木。1938年被日寇飞机炸毁,仅剩下桥柱。" ~% r8 h' l& f5 j- c
1951年,驻从化的解放军部队重修,仍为木桥,有桥孔61个,全长200米。桥面宽4.5米,中间铺设两行各一米宽的行车轨道板,两边开间处各设有行人避车台2个,于1952年建成通车。两边桥头均建有牌坊,由于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国内治安保卫不放松,在牌坊旁边还建有一个两层高的尖顶值岗亭
. n/ w! I: r; }$ g" J" i; r1954年,该桥面因多数木板腐烂而进行大修,桥面改宽为5.3米,两边设人行道各0.65米。据从化市委办的黄锦坤回忆,他们家在城内洪山围,童年时候经常到街口木桥玩,那时车很少,连过往行人也不多。2 ^2 W. x& L* v# h+ L, N
1960年2月6日,动工改建为9孔弧线形石拱桥,全长259.76 米。桥面净宽7米,两边行人道各1.2米。1961年7月31日大桥竣工, 同年9月19日举行通车典礼,工程造价为120万元。街口大桥南侧的桥栏中央部分镶嵌有陶铸书写的“街口大桥”四个大字。很可惜在“文革”时被毁。9 G+ c9 T% w$ U2 M( X" v7 ^9 @
改革开放年代,原来狭窄的桥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991年秋,街口大桥扩建,按原有桥梁样式和桥墩跨度,紧贴着原桥体两侧分别加建一座桥,各加宽7. 5米。加宽后桥面宽 25米,总投资980万元。9 l( N' @ u! t, M" _
1992年春节,街口大桥扩建工程照样开工,我在年初三采访工地,当时天气很好,原来的桥面上人来熙攘,两侧的桥拱施工场面壮观。工程如期在在1992年7月上旬竣工, 7月10日《广州日报》登载了扩宽后新桥的照片。从化县首届荔枝节于 7月13日隆重揭幕,街口大桥扩建是荔枝节38个剪彩项目之一。% \5 B: D7 g3 `' I6 L6 n5 C
扩宽后的街口大桥和河东城区 2008年10月,对街口大桥、小海大桥进行维修加固工程,对桥体裂缝修复,基础加固;街口大桥人行道和栏杆翻新;河东南路、河滨路与街口大桥交叉口改造,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总造价500万元。! A; `# |6 q; F
- N% S# j* b$ u+ Q#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