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兼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9-18 08: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兼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彭聃龄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熟悉“情绪调节”这个概念。人在生气时,常常需要压一压自己的“火气”,让心情平静下来;在不顺心时,经常会去外面散散心,或者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驱散心头的烦恼;在悲伤时,希望得到朋友的劝慰,或转移生活的环境,减少悲伤带来的痛苦;在受到委屈时,希望找人聊天,倾诉自己的不满;甚至在大喜的时候,也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忘乎所以。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己情绪的调节。因此,情绪调节既可以指“情绪对认知或行为的调节”(见我的博客:《一个基于情绪调节的词汇阅读模型》),也可以指“认知对情绪的调节”,包括对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调节。当一个人基于个体的目标把自己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情绪增强、维持或减弱,这就是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了。情绪是人类行为的巨大动力,没有情绪的生活将是冷冰冰的、无生气的生活,但如果让情绪过于激烈,像脱缰野马一样,肆意奔跑,不加控制,也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轻者得病,重则诱发死亡。这就是需要对情绪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我对“情绪调节”这个概念的了解,是从主编《普通心理学》教材开始的。1988年,在我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中,还没有放入“情绪调节”的内容。2002年在对教材进行第一次修订时,负责编写情绪一章的郭德俊老师,在教材中专门增加了“情绪调节”一节,讨论了情绪调节的概念、过程、策略、方法和它对健康的影响。看过后,我觉得非常好,从此以后,在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中,情绪调节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每次都要补充新的内容,我对情绪调节的意义也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但如何调节情绪?在情绪调节中,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当时我并不非常清楚。
2002年,我们开始研究情绪在词汇加工中调节的作用,既包括行为实验,也包括脑成像实验。这项工作持续了5-6年时间(见上一篇博客)。2008年以后,我们开始了另一个方向的研究,即研究语言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情绪与语言存在着双向调节,既存在情绪对语言功能的调节作用,也存在语言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有了双向调节的思路,我们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对语言和情绪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的新研究是从行为实验开始的。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语言在表情识别中的作用”作为切入点,原因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正确辨别和确认别人的面部表情,并做出恰当的反馈,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我们的假设是,在表情识别中,语言标识和语言解释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一研究了语言标识的作用。所谓语言标识是指,在要识别的对象(如面孔)上,加上具有情绪色彩的词汇,如快乐、悲伤、恐惧、愤怒等,观察由此引起的表情判断的变化。我们采用的面孔有快乐和悲伤两种面孔。结果显示,相对于没有语言标识,语言标识会加快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这种作用在快乐面孔上,作用更加明显。实验二研究了语言解释的作用。所谓语言解释是指,要求被试对某个事件进行情绪归因,即解释为什么会有某种表情,如中奖或失恋等。结果显示,相对于没有语言解释,语言解释也促进了面部表情识别,这从反应时和正确率上都能显示出来,但解释的作用小于标识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语言解释的作用受到情绪唤醒度的影响,这种效应在悲伤面孔的识别上尤其显著。
经过自己的研究,再来看我们编写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我对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就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在高等学校中,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没有自己的研究,我们对国内外教材中某些问题的理解就只能若明若暗;在经过自己的研究后,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刻,给学生才能讲解清楚。高校教师一定要重视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我想这是一个重要的理由。否则,高校教师就只能成为一位“教书匠”,照本宣科,缺少自己对学术问题的深切理解,误人子弟。
2011年以后,我的研究中止了,原因与我的退休有关。我没有学生了,“退休令”让我也没有继续研究的心情了。但我并没有停止对这个问题的关心。退休前,我开始写日记,而且坚持了7-8年,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体会,自己的心态变化,喜怒哀乐,都用日记记载下来,让我比较平静地度过了人生中这一段特殊的岁月,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
2013年我有幸应邀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4位研究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其中两篇文章都研究了情绪调节问题,对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更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不仅采用了行为实验,而且都结合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
在第一篇文章中,作者采用行为实验和脑电(ERP)指标,对比研究了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再评价和表情抑制)的作用,以及工作记忆负荷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所谓“再评价”是指变更某个情景的意义,从而改变它的情绪性影响。例如看到一条蛇,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但是,如果知道它是一条无害的宠物蛇,对它的恐惧就会下降很多。又如,在实验室中,让被试看一些负面的图片,如“一个男子用枪指着一个女子的头”,被试可能会产生恐惧情绪,但是如果让他从中性的意义去理解它(如“这不过是在拍一部防暴公益片”),被试的恐惧情绪也会下降。而表情抑制是指,在由情景诱发某种情绪时,让被试设法抑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姿态表情,使自己处于一种非情绪性(中性)的状态。这两种策略都不同程度地借助了语言(包括内部语言)的作用。该研究发现,相对于表情抑制,再评价对情绪调节具有更显著的作用,再评价显著降低了负性图片诱发的负性情绪,而表情抑制的效应不明显;再评价比表情抑制在脑的前部、中部和后部都诱发了更大的晚正成分(LPP)。研究还发现,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在情绪调节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工作记忆的负荷也会影响到情绪调节的的效果。研究不仅检验了现有的一些情绪调节理论,也对治疗情绪障碍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更感兴趣的是第二篇论文,它系统研究了“话题结构对语篇情绪理解的影响”。作者进行研究的假设是,语篇中所包含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主人公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生波动。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个语篇描述了一种情绪,因而可能出现情绪的“累加”;另一种是语言描述的情绪存在效价(积极和消极)或类别的改变,因而可能出现情绪的“更新”。基于这种分析,文章研究了在情绪累加和情绪更新两种情况下,读者对语篇中情绪的理解过程。研究采用了两种阅读任务,外显阅读任务和内隐阅读任务。前者要求被试逐句阅读每个语篇,并对语篇进行愉悦度的判断,而后者只让被试自然地阅读语篇,不需要将注意更多地分配给情绪。结果显示,在自然阅读理解中,话题结构对语篇中的情绪更新和情绪累加都有即时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内隐阅读任务中,而在外显阅读任务中,话题结构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还发现,在情绪累加的语境中,情绪线索的增加会提高语篇整体的情绪唤醒度,诱发出大脑皮层前部的一个晚正成分(LPP)。根据上述发现,作者提出了基于话题的语篇情绪理解的认知模型。我对这篇文章更感兴趣,有几个原因:1)它突破了词和语句的研究,在更高级的语篇水平上研究了语言对情绪的调节作用;2)它揭示了语篇结构对情绪的调节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情绪调节的策略;3)它揭示了语篇中情绪理解的动态变化;4)文章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个基于话题的语篇情绪理解的认知模型。在研究中善于从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模型在一开始时不太成熟也没有关系。只关注实验数据,没有独立理论思考的文章,不能说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的内容,是教材编写者的一个艰巨任务。一部好教材需要反复进行修订,就像一块玉石需要精心雕塑才能成为一件珍品一样。退休后,我继续在关注教材建设、并为修订和更新教材内容积累素材。在下一次修订教材时,我希望能把更多、更好的有关“情绪调节”的研究成果引进到教材中,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让它在我国心理学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材建设依赖于学科的发展。随着学科的发展,教材需要不断修订,永无止境。我期待几年后新一轮教材修订的到来。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采飞扬网》,即可获取最新回复通知!
发表于 2013-9-22 1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着沙发慢慢看,但就是看不下去呀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采飞扬网》,即可获取最新回复通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6: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化明辉画廊 发表于 2013-9-22 12:18
坐着沙发慢慢看,但就是看不下去呀

略读吧{:82:}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采飞扬网》,即可获取最新回复通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温馨提醒:关注《神采飞扬网》公众号,就可以及时接收到回复通知啦!24小时客服微信/电话:13068892088
1、注册用户在神采飞扬网(含旗下所有平台)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神采飞扬网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神采飞扬网的所有内容。
3、所有网友请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神采飞扬网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因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神采飞扬网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