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钓痴 于 2012-9-25 13:42 编辑
3 ^; Q- H, C4 r$ V0 i# F/ }, Q- M: L* m8 f" G# x
记得之前在群里和几位大师讨论浮漂的灵顿问题!今天见到一幅帖,觉得人家讲的很有道理!所以转回来大家一起学习下!!
1 b+ H" N$ B! V( o+ S p( F2 B$ N正文
7 L* t" K' |( D5 @9 @ 关于浮标的“灵”与“钝”一直是广大钓友关心和争论的话题,每个钓鱼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本人在刚接触悬坠钓的时候也同样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看了很多大师的言论后就更加迷迷糊糊了。后来通过看文和实践慢慢对此清晰起来,在此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提出,供大家讨论,如果能对其他钓友有所帮助那是最开心的了。
- O/ K R5 |! e2 W( A9 G" @% T 我们在看众位大师的言论时不免发现,他们的说法不一,甚至完全相反,这让很多人困惑不已。那么到底如何才“灵”,怎样才“钝”呢?其实让大家产生困惑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先设定一个前提,那就是——线组在水中的状态。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简单化,逐一进行说明。6 p& F9 r* p$ L5 t$ n6 U- Y
. b5 |& g6 ~" t9 k
注:是以同一支浮标,同一套线组,进行比较5 l! {5 c) a* ?. @+ g! Y- s
A.同种前提下的比较; g0 s- p) g1 X4 n/ A0 q
1.前提一:半水状态
) X8 N5 i4 Q3 { h% q& n, |/ k 在半水状态下,线组是垂直于水中的。
5 s" x/ s3 B" x 结论:高目“钝”,低目“灵”。' ^0 J! n4 A$ D% [
依据:高目,浮标的剩余浮力大,需要打破这个平衡的力也就要求更大(参见《浮标吃铅量浅谈》);低目,剩余浮力小,那么需要打破平衡产生浮标语言的力就小。9 G: o1 `1 L' F! _9 q
5 ?+ H1 c1 O2 R( {+ N, g+ S3 c3 D
2.前提二:钩饵到底(包括一钩到底和双钩到底)
- D0 n3 q+ [7 v5 ^/ C 在钩饵到底的状态下,水线是会有弯曲的,这个弯曲的程度就决定了浮标的“灵”与“钝”。弯曲程度越大就越顿,弯曲程度越小就越灵。因为越是弯曲的线组越会阻碍和衰减掉力的传导,从而导致浮标语言的减弱、滞后和消失。线组的弯曲度是由“调目”和“钓目”来决定的。
: x) N% a b3 Y' {2 u 结论:a.调高钓低“灵”,调高钓高“钝”5 R2 [/ d: k, b$ H) W+ U* I
b.调低钓低“灵”,调低钓高“钝”0 K5 d; }9 K Q7 j- i Y- c# e
c.调低钓低“钝”,调高钓低“灵”
2 J4 b7 F$ T6 a2 F9 r d.调低钓高“钝”,调高钓高“灵”) p) w3 S- f6 i; k, S
依据:“剩余浮力”和“水线的弯曲度”决定了浮标的“灵”与“钝”。
' Y' M$ {! U9 X6 c% T! c$ V; \
7 [$ u, U) M. N) q9 G$ B( zB.不同前提下的比较
" B0 u C* T2 u" n, o9 R 半水状态“灵”,沉底状态“钝”(调目相同)。
: `+ j0 u# q$ w+ ~" S2 j: ?8 d
9 ~' N2 @3 U% q! ` 比较方式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这里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基础的理论,根据基础理论大家就不难推断出结果了。在此要说明的是——“灵”并不是就好,“钝”也并不是就坏。钓友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理解了“灵”与“钝”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灵活掌握就不难有满意的回报了。
- I; V" T: W' @, |8 A6 i 次文乃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妥之处还望高手指正。
) j% P( {5 r! K* n0 K3 j* h"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