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5 v" e" f1 i/ e. D. L3 L( l2 u0 m6 R
* o% M( B4 B5 q 广东南蛮子,喝茶不叫“喝”,叫“饮”,饮茶。这可是南越国祖先传下来的说法,渊源深着呢。
# E8 r/ ]# V j& N7 @2 R( s 《叶问》这部戏可说是给广东人争足了面子。2009,在黄飞鸿退出动作片坛多年后,影迷终于迎来另一位南派武术宗师——叶问。一袭素色长袍、一双筋骨虬劲的铁掌就是他泰斗等级的认证。原来佛山除了东鹏瓷砖和醒狮外,还盛产武术家。除了黄麒英、黄飞鸿,还有武馆一条街,还有叶问。原来武术家生长在洋枪年代也并非生不逢时,他一样可以在巡捕房和日本鬼子的左轮长枪前闲庭信步、挥洒自如。2 J& f2 t+ _# z3 `
5 M8 O; C8 V' @* S$ ], Z% S 用这个文章标题也只为熏染下广东人文气氛。广东文化轻灵婉约、不拘一格,和岭南山水一样恬淡悠闲、月明风清,其精髓是务实理智、攻防有度——或称低调。
0 Q Q( N4 F+ O: _6 a 和老广喜欢开着大奔到大排挡吃炒牛可一样,剧中的叶问休闲时也是悠哉柔哉,凡事不爱声张,品品茶,钻研下武学,非到关乎民族存亡的当儿是不计较国事的。即使家财破落,一样能卷起衣袖到工厂推手推车养妻活儿。叶问平素不爱招惹事端,接待挑战者也是谦逊有礼。你来切磋?我还没吃饭,你就先坐落饮杯茶等等吧;你也没吃饭?那就加个碗筷坐上来一起吃吧。剧中“先吃饭后切磋”的铁线拳廖师傅膘肥体壮,爱面子、讲虚荣(广东人尊称此类人为“大旧衰”),其肝火也很盛,知道自己被叶问打败的消息泄露后还恼羞成怒,这种人最适合喝广东的廿四味祛下心火了。功夫不是膀大腰圆就能耍得好的,心眼被浮躁蒙蔽,自然看不清敌我交锋时的形势,结果不是耍功夫,而是被功夫耍了。+ q$ d5 Q {8 ?% _. f
: Q! w4 F3 D: o- \7 @. _9 v
较之以往作品,甄子丹在片中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演出风格,甚至可谓脱胎换骨。其饰演的叶问气度儒雅谦厚、内心丰富细腻,招式也趋于沉稳、内敛,虽仍劲道十足,但已难觅《杀破狼》《导火线》里面那种狠辣味。不过编剧还是在几场恶斗中加入不少断骨声,以表现咏春外柔内刚的掌劲。而叶问单挑十名合气道高手时用的那种细碎劲疾的左右组合拳,堪称是另辟蹊径的典范,让看腻了传统动作套路的观众眼前一亮。
/ N" _: M0 r3 c0 y( ?, ?% P( l 除了风姿绰约熊黛林外,樊少皇也是我相当喜爱的演员。他将以往的银幕形象完全颠覆,饰演的关东怒汉“金山找”着实气势磅礴,一出场就横扫整条武馆街。不过叶问用鸡毛扫对他的大砍刀那一幕就略显儿戏了些。
/ G2 B, ^3 P6 [/ g6 l
2 w$ l' q/ E7 n7 M2 l5 u1 y; s& _ 广东武术家的爱国方式很务实,爱国不轻易挂在嘴边;广东人也不善言辞,爱国是放在心上的。所以编剧在叶问助纱厂对抗金山找的一幕中没加入“我的拳头不打自己同胞”那种符号化的陈词滥调,民族英雄只须酣畅淋漓地痛击日本鬼子就行了。
' y# s6 C0 |/ @; G' S. v
$ k9 V l8 A w5 k. H% f 的确,报国不能一味靠头脑发热,否则会象剧中的武痴林那样死得很掺。说两句题外话,近几届国家足球队,成员均以身材一流、技术二流、意识三流的北方籍糙哥为班底,粗鲁莽撞、木纳死板,对迂回、包抄、接应、佯攻、突袭这些基本战术技巧可说是“十窍通九窍”,缺乏的正是广东人的灵活应变、清醒实在。既然事已至此,教练组确实应考虑下在本届省港杯表现可圈可点的广东球员。下周亚洲杯预选赛首战,俺们要到叙利亚“踢馆”,既然一贯的长传冲吊、急功近利打法行不通,何不尝试以广东球员“小、快、灵”的技术弥补国足“傻、大、呆”的缺陷?或许广东人的精、气、神能在西亚土地上闪耀绽放。, B; o5 m7 V; H, `$ g
. ]0 O3 [; Q# D, |& {
[ 本帖最后由 风火轮 于 2009-1-9 15: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