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油价已跌破每桶55美元,我国目前成品油批发价和零售价换算成国际油价是每桶85美元至90美元。市民质疑,面对充足的降价空间,国内油价为什么就是不降呢?) r! T7 S. \* y. a4 ]7 X
; A# i+ R- ]1 e& E: J
国际油价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以来,现已累计下跌了60%左右。其间,原油期货甚至触及55.71美元,但在半年来过山车般的价格波动中,与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成品油(及天然气价格)自顺应高价行情持续爬坡后便一直高位运行,到现在也没有降价的意思。“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都降价,就这两玩意儿纹丝不动。”能源价格的坚挺让普通居民印象深刻。. |. n& S6 D% W6 x
! l8 x, W+ `- b. y9 l9 i$ N
同是居民生活所需的能源商品,液化气价格却体现出了更多的市场性。“这半年,家用煤气包最高时超过110元,当时不少邻居都说受不了,现在降到84元上下了。”粗略算了一下,幅度约为24%。对此,相关营运单位工作人员表示,液化气不比商品油和天然气,一来市场竞争对手较多,二来地方有管理权限,可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调节,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只能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制定。) u! u9 i. W+ s. d
6 Z% _+ {. F/ R
对于这种情况,市民吴先生生说,国际油价高的时候,国内的油品企业纷纷喊亏,要求涨价的声音四起,并言之凿凿要与“国际接轨”。但接轨了之后,现在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油价反而比国际油价高出50%,却没见那个企业站出来主动降价。“我就搞不懂,怎么涨价就那么容易,降价就这么难?”吴先生不解:难道接轨只与涨价接轨,没有降价的份吗?
6 ^3 j' c5 e/ B# [, o/ r4 R! s, o+ B
能源专家对此的解释是,国际油价最终在什么价格区间稳定下来还需要观察,如果国家发改委频繁调整价格,会引起价格甚至产业的混乱。另外,油价的调整牵涉到燃油费、高速公路费、过桥过路费、养路费等诸多费用的调整,调整不当同样会引起动荡。不过该专家也表示,发改委确定的只是各地成品油、天然气零售中准价,经营企业可按此标准上下浮动8%。“经营企业历次都是上浮动8%,理论上仅经营企业手中就有16%的降幅空间,经营企业不根据市场主动调价和市场竞争不足有关。”2 |8 R( n/ i+ d# y7 I6 m6 b
7 q8 D/ n& {4 o, u+ m& [
虽然中石油、中石化各加油站在商品油零售价上纹丝不动,但市场上已有部分民营加油站推出每升0.05-0.1元的降价优惠。
5 i0 |1 _' H( Z3 g1 L1 A6 [0 \8 u, m
5 v; I; [. k" E, e+ \: M! B 油价与国际接轨难在何处8 U5 A5 c, m% f$ `
# K" l3 ?4 _6 E
国际油价11日跌破每桶60美元后,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国际原油价格又跌破55美元,收于每桶54.67美元。国内加油站纷纷掀起降价潮,有关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呼声日益强烈。在消费者看来,国际油价涨我国应该涨,而国际油价降,我国也应该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油价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那为什么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不能立竿见影?油价接轨究竟难在何处?
5 Q' U( x+ K4 ]$ T9 `1 e4 \" d9 H
国内油价滞后国际一个月. K1 X% G5 |: H" y* ^
, C1 T. a4 |" { q' F
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颇为复杂,主要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参考运杂费、保险费及国内关税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最终形成由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中石油与中石化再在此基准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的范围,最终制定出终端的零售价格,一般而言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的时间。3 s- I; s6 C& Q* g- Y; k
M7 v3 z' s! R$ h$ M' Z* x8 ^
另一个弊端是油价倒挂。所谓油价倒挂是指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中国原油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成品油价格仍受到国家调控,采取的是区间定价。这种定价机制的弊端造成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发展改革委出于调节通货膨胀的考虑,即使国际成品油价格上涨超过了这一既定区间,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未必会上调,即使上调,幅度也较小。另一种情况是,当国际成品油价格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时,出于保护国内炼油企业的目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随之回落。
; y7 b ]1 u3 D* Q x- H) `7 J: T$ s: q& h3 }& w, [) s; z
能源专家、上海科学院研究员沈跃栋认为,由于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接轨的不对称,不论是生产者还是经销商,往往不看市场而紧盯政府调价,既不利于产销衔接,也不利于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7 n% a9 R6 r: c, l' _4 @5 S# r4 ~$ e2 g" O' C! h
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
* r5 E, {& q5 ~2 f2 x1 r/ f! V
1 A+ O% r% p- P3 g) K 油价与国际接轨实质上是定价机制与国际接轨,更进一步说,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价格变动才可能与国际石油市场同步。
: G% w8 o8 j3 m# z* `. H
" c r1 A; e" P& @& S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认为,从短期过渡来看,定价机制改革与国际接轨存在两种接轨方式。一种是直接接轨,指的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接轨,也就是我们现行的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形成的定价机制。另一种是间接接轨,指的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即跟踪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这三个产油区的价格,在此基础上,加上国家核定的原油加工为成品油的加工成本和销售差价后形成的价格。( ~" J9 M0 F0 x1 d; k4 g1 G- R% O
~# h9 p! h9 c4 h. y
从改革长远目标来看,定价机制走向市场化最终要完全放开油价,由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自主定价。要实现这个目标,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认为有三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尽快发展石油期货市场,提供更多的基于市场的风险控制手段;二是建立相当规模的国家石油储备和适度规模的民间石油储备,确保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尽可能降低油价大起大落对经济体总产出的负面影响。
- l* p" N6 i ~# B. c6 b( z. O* e& U N1 ]& x6 j; Y& M
信息来源:南京晨报
- i) v% F# B9 z; y
- f9 v$ W" `& y' D, f I s' Y2 t& i4 G J 油价进入降价通道,改革定价机制正当时
6 Z9 A5 ^; q9 k
. L. M+ L6 z/ l8 Q/ N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当国际油价已进入下降通道,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一步到位可实现平稳过渡,应把握时机尽快接轨。无论采取哪一种接轨方式,都要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同时还需完善市场,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 P! U( H6 ]- S5 a1 d) |- t& L1 A, ]) J7 p+ C
此外,如何保障民生也是一个大问题。王震说,政府要根据国内相关产业状况、公众承受能力、石油行业综合赢利状况等因素,选择时机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 |
-
广州油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