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4-11-19 16:44 编辑 * Y9 H% @4 C( C1 d5 z0 v
$ p2 ?. }' g# M9 y# o+ F7 [
01.jpg
(89.04 KB, 下载次数: 91)
! m4 M" n, {- ?) P% a& r
% A x2 d/ F# N) C8 Y- B
1 g* y: X5 ?6 p, B( G4 B) C冬季钓鱼,因为天气寒冷,环境有些恶劣的,但是还是可以钓到大鱼的。这里,我们则从钓点和时间等各个方面教大家如何钓到大鲫鱼。
/ q5 r$ D' S9 y+ U一、钓点选择
# K5 ^; U0 R- ]( ^8 T* G' m+ A! F. k由于气温的下降,深水区太阳已不易晒透,鱼儿们便本能地游向温度较高的浅水区和背风向阳的岸边;而且由于浅水区水温上升,浮游生物也十分活跃,故也吸引众多鱼类前往这一“宝地”,这正是“秋钓边”的大好时机。同时,你还可在河道中选择水草稀疏点,有倒树、凹凸不平处或其他有障碍物处,这些都是鲫鱼乐意逗留之地。
- j! i% z3 A; j" X8 ^二、出钓时间7 V: ^% ?+ i, C2 g1 Q; L
晴好天气或阴天有微风吹拂时均可出钓,小雨天更好。秋雨绵绵,细小雨点不时地飘落在水面上,虽使水表温度有所降低,但对底层温度影响不大。相反,因雨水的作用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鲫鱼活动十分活跃,食欲也会随之增加,故此时鱼好钓。( ^5 Y6 c6 X! [, N4 O" p; b
若连续下3~5天雨,最好在放晴3天后出钓。因较长时间下雨,使整个水体温度大幅下降,此时鲫鱼活动频率减低,食欲相对较差。待到天气晴好几天后,水表和浅水区在阳光照射下,水温逐渐回升后,鲫鱼就会本能地向此处游弋觅食。4 ?% }2 w l# Z; T( | q* n
在这个时间段,我国的北方时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并伴有大风天气,此时不宜出钓。理由有三:一是人感觉不适且易着凉致病;二是风浪太大,竿体摇摆不定且观漂困难;三是鱼类属变温性动物,此时的鱼大多伏而不动。2 }: s @% j, C# R
在出钓时间上,总体应本着“放两头,取中间”的原则,即一天中避开早晚钓中午,以上午9时至下午3时为佳。因为过早,浅水区水温低;晚了,因光照不强,浅水区水体降温快,鱼类会躲入深水。
, S" N2 H8 n# Z. c三、钓具配备) z. C* V _$ v3 a- \
在此季节里,鲫鱼活动量较前期有明显减少,咬钩谨慎且轻,但中钩者大多为肥鲫。竿,应选用5.4~6.3米中性硬调竿为妥,可用1.5号强力线。
, j( I% b6 W. q* h, F# z7 q& g伊势尼3~5号钩。坠宜轻,漂用浮力略大于钩饵总重的浮漂,调至钓饵刚触底为宜。/ \) I- O: l4 @! L* L
四、饵料配制
3 y/ k' D" r) w' i因气温较低,在饵料的配制上就显得十分重要。应做到投鱼所好,色彩较艳、香味浓郁、鲜活可口。诱饵可用菜籽饼粉炒至有香味,玉米粉用沸水烫之与丁香酒浸泡过的大米、碎大米、小米任一种掺和,使之投饵后很快形成雾化区;钓饵以红蚯蚓、红虫为首选,素饵次之。
* r% e F* p1 I1 \0 H( j( L5 f3 ~五、垂钓及装钩法4 Q3 ^( Z% t$ N' w: W% r
因气温明显下降,鲫鱼活动范围和活动量日趋减少,因此做窝时用饵量要少,但可多做几个窝点,一般做3~5个。一来可轮番垂钓,二来可选择上鱼频率较高窝点重点垂钓。
! S ?: p# f @; r/ v如用红蚯蚓装钩,以活体为妥,但不宜太粗大,过长者可去半,5厘米以内足矣。如用红虫,可用4~6条捆绑一起装钩。也可用3~5条红虫直接装钩,方法是从红虫头部2~3毫米处穿进,最后再穿一条将钩尖包起。
$ h6 g! m1 F" v3 R, ` P8 H8 ?也可用单尾较大红虫挂钩,方法是从红虫头部穿进钩内3~5毫米,使其尾部尚能正常蠕动。如用面团饵装钩,饵团不易太大,一般有绿豆粒大小即可。
2 U) m/ @. x" U& Y) f6 C3 [0 D六、因气温因素,鲫鱼嘴难以张大:
; N* @# s: p: i% y' R! l# P在垂钓中以引逗鲫鱼咬钩为主,可每间隔1~2分钟将钩饵轻轻提起,再缓慢放下,提起高度以10~20厘米为宜,反复多次必有鱼咬钩。8 }! ^7 @( \( f; j8 ?
值得注意的是:因所温低,鲫鱼咬钩很谨慎且慢,其摄食速度远不及夏季和初秋时。在浮漂上下点动或平移时,不可匆忙提竿,应稍等3~5秒钟后提竿,这样中钩率高。否则,因鱼未咬牢,提竿多是空钩,“美味”正好被鱼从容地衔在口中。 ^6 Y$ t1 ~/ ^5 Y3 N* i1 ^2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