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因为必须要有娴熟的套路、精良的钓具、精准的调漂、精制的商品饵料,故此才会出现种种误区。2 e2 t2 j& F6 F
( G6 W: i" {" y9 T4 k9 |
钓具的误区 | S8 W/ \& G9 `$ F5 I `5 i' M
; L/ T6 b* I2 b9 r6 C0 V
台钓讲求上鱼的手感,不管大鱼与小鱼,只要有上鱼的手感就基本达到目的了,故此垂钓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鱼儿就应当合理选择不同长短不同调性的鱼竿,不少钓友会产生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杆子越昂贵,上鱼的手感越好,故此就不断攀比、不惜重金购买昂贵的进口钓竿,其实这已经超出了垂钓的意义所在,钓具不是奢侈品,不必如此奢华,当然那些土豪级富豪级的钓友生活的理念不同就另当别论了。说实话几百元的鱼竿各种调性各种长短都足矣满足大众型的垂钓爱好者了,不必为了钓个小鱼或难得钓个关系塘而去割肉。再者鱼竿不管上不上档次,都重在保养,不会保养的钓者再高档的鱼竿也会钓个小鱼而断掉。2 m" D* n1 ]6 l) R" c
9 x* Z; C# W) o- D
鱼线的误区7 ^' b9 A# R8 e! T
' s8 J( M6 A' G; q0 A2 f2 V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鱼线基本上都是可以的,任何品牌的鱼线只要达到色度线径匀称、手感滑润、垂钓中不起毛,基本上都是好鱼线,什么高端的纳米碳素线之类的都是虚夸的产物,本身的线径不符鱼的大小,谈不上鱼线的问题,不一定高端的鱼线就不会出现切线,细线上大鱼不是说鱼线的质量超好,而是垂钓者遛鱼的方式得当,每一款粗细不同的鱼线所能承受的拉力均是静物慢提下能承受的最大值,这就是鱼线上标注的最大拉力值。所以要体现鱼线的拉力就必须做到轻提杆慢拉鱼。不少初学的钓友钓鱼时老切线,就一直认为鱼线太垃圾,殊不知不去想想自己的动作要领因素,导致产生对鱼线的误区。
6 k. m, @2 Q# U' S
( y$ b* d8 G- Q( j# w) I. u商品鱼饵的误区
+ s3 y+ l* k( x d! B: O/ l- g
5 ^# \+ T8 C+ _$ ^3 h H' u现在市面上的鱼饵琳琅满目,但说到底基本配比都差不多,有些什么秘制的饵料只不过多加了点香精甚至加了化学物质,反而对生态及垂钓者不利。商品鱼饵只要掌握其本身的状态便可以随心所欲,运用得当了,比如垂钓半水的鲢鳙就必须讲求雾化,垂钓底层的鲤鱼讲求香腥,春季与夏季使用清淡的饵料,肥塘选用淡味甚至无味的单款,初春和冬季使用重口味浓香或浓腥,这些都是根据鱼而在不同环境下与不同季节下就饵的习惯得来的。任何大师级的高手都研制不出特效饵,这如同人看病是使用针对性的药物般,没有特效药存在是一样的道理。7 D) L) H S& K+ y* i. m' Y: A
4 ^, t/ S+ ^7 [5 _6 d2 ~
不少钓友,饵料一买就是几百元甚至更多,杂七杂八有时自己也记不住搞不懂了,什么小药几十元上百元的去买,其实都是香精罢了。如果在某处垂钓一二个小时不上鱼,就会不断的更换饵料,到最后时刻终于上鱼了就会认定,这款饵料不错,能够钓上鱼,其实大多情况是前面不断的抛饵布窝最后引来鱼群的因素,不信你可以换个水域并使用你认为好的钓饵去垂钓,起初照样也是不上鱼。 c9 w7 r7 r. a3 d
+ o5 S; K" z: w6 N% C( ?
钓位的误区
! y1 J$ j) j7 R& D* D; J; j6 ]7 v& }- l% `# m( @% t& r% t
黄金钓位,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说词,在某处有个特别好的位置,别处不上鱼,此处必定上鱼。鱼儿觅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下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有时一天之中会改变好几次,大多数鱼类都会漫无目的的在水域里到处游荡觅食,有些甚至在这个窝点能觅到食物也不会做太久的停留,至于好钓位之说,只不过在某个水域是鱼的必经之路并且有持续不断的钓者抛饵打窝,才会形成大多数鱼经常光顾的地段。因此黄金钓位不是天生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人为开发而得来的。
) o$ Y! t" q5 ^2 u' ^6 T$ d6 N
4 I* ?% g4 G3 U$ I; G线组调整的误区, P' G9 }& s9 T" h s" [
2 n8 I7 @# s, C不少钓友会遇到有漂相却老不上鱼的现象,于是乎就不断的进行线组的调整,一会儿调灵一会儿调钝,一会儿钓半水一会儿钓过底,钓着钓着,最终连自己也搞不清楚钩饵调成什么样了,最终导致渔获寥寥甚至空军连连。# `5 n- T( v% L3 T8 R, c
8 u* w* n/ m. Q8 e其实大多数情形之下只要做到一次找底粗调,二次精准微调,基本上无需再调,一门心思的钓底,除非出现水体流动、水位变化才会适当的调整。为什么要调二次呢?因为鱼线浮漂初次下水,铅皮座难免会有很小的空隙,浮漂也会在泡水之后产生浮力的变化,所以二次精准的微调是有必要的。浮漂品质越差这个现象就越能体现,有时明明空钩调整是三目或四目,钓着钓着,空钩试了下变成二目甚至一目了,这就是因为铅坠空隙进水,浮漂吃水过大导致的。$ Z6 q. I- }. c
$ B3 f. r4 X/ b7 b" z4 I; E% p
那么我们再来讲讲初钓时的有口不上鱼的现象,大多情形下,尤其是野钓,因为水域的小杂鱼较多,最先进窝的必定是小杂鱼,小杂鱼的闹钩不少钓友都能体会,鱼小但浮漂动作却很大,这是因为成群的小杂鱼哄抢饵料,有时从水皮至水底全程都会出现,你钩饵粘性越好浮漂的动作就越大,钩饵的粘性差了便会到底无饵,早就在下降的过程中哄抢一空。% f5 z4 i3 J& G/ B
8 H- T! P# m' K1 J$ a此时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小杂鱼闹钩,可以尽量减少钩饵的雾化、增大钩饵,拉饵时变成搓饵,尽量多打频率,钩饵到底就拉钓,这是为了保证窝中有饵,不至于被小杂鱼抢食而光,等到大鱼游来,小杂鱼自然就会减少,大多情况下,除了恶劣天气导致的鱼不就饵、缺氧等等自然因素外,基本上都是小杂鱼的问题,而绝不是线主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