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对酒的研究与应用,可谓炉火纯青。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自古以来,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中有个“酉”,酉者酒也。酒性温,味辛而苦甘,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中医认为久患疾病必将导致正气亏虚、脉络淤阻,因此各种慢性虚损疾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不畅、经脉滞涩的问题。药酒中含有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滋补强身之物,加上酒本身辛散温通的功效,有利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患的防治。2 M- `3 U4 F M1 X$ O( Q. g
1 ?) G. } T5 y3 a1 g% v
+ C5 b' r Q8 z$ @4 b
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浸在酒中,即成药酒。药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散诸痛、祛风湿之功。中药要靠浸、泡等方法把有效成分析出,药与酒相遇,酒劲会更大,而药借酒力,药效会更强。酒可把中药中脂溶性物质和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有效析出,使药效发挥到极致。& {" u2 M8 d9 a% v* X% I, u
l" X3 d6 d1 Y. X
" j" u) K1 Q) }2 \5 U 植物药应最大程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浸酒的药材应较为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矿物药,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均不应用来浸酒。一般药材与白酒之比为1:7~1:10,至少也应将药材全部淹没。最后,将口封严,前一周每天摇动几次,以后改为每周摇动一次,以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9 p; W2 n) o/ L0 q. B; F( k
9 e1 M' Q) J% E, Z- y7 a9 R& _# k7 ^8 [% a! T2 i
除啤酒、红酒外,其他如白酒、黄酒等饮用酒,都可用来泡药。一般而言,泡药酒的白酒度数在50多度为最理想,因为酒会挥发,为了保证酒的浓度,最好用高度高粱酒。
, f: _3 f8 m( K0 B1 T) w9 R7 y' S
6 _ T6 Q9 e0 y4 V& U( G E/ E* k2 h7 N2 Z
不要用金属容器,以免金属中逸出有毒物质或产生毒性化学反应;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0 I4 _' n5 q4 M$ {9 G( N
6 |: J- j9 e. Z+ b7 s* A% k; }: T$ {# T. t" l
药酒储存有一定的有效期限,一般是2~3年。药酒和酿酒不一样,酒酿得越久越醇,但是自泡药酒因密封性不好,若时间过长,药品质量不能保证。容易浸泡的药材,一般泡3个月就可以了。另外气温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气温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气温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 E/ o0 _' `; R
" f* y% o3 n, `1 `
2 |1 O7 K$ S0 c5 T, B3 I: V
泡药酒内尽量不添加白糖或冰糖,它会影响药的效果。如需加最好加一点蜂密,蜂密性温和,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