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习咏春拳六年,对咏春拳理有一定认识,希望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促进,有意者加QQ873365416详谈.此贴长期有效.
K6 c( C% k( Q3 {3 X/ I
/ N' A7 y8 x% [1 {- x2 a% Z/ h5 O
7 S3 a5 B- O4 O H+ [/ q7 C9 x0 f0 c- Q
# X# k- U/ V% N; G8 K6 {3 `6 Z b咏春拳起源一说:咏春拳派始祖,为五枚尼姑。相传五枚师太早年在四川峨眉山修道,常往来于群山秀水之间,目睹鹤蛇相斗,因而悟化出一套外似温婉娴静,实质十分讲求技击效能、攻势凌厉的武技拳法。此拳经苗顺传严二。严二是位反清义士,曾精习洪拳,是福建泉州洪门分舵的“红棍。”(洪门组织内分管武装的职位)。由于反事败露遭官府通缉,严二携家从福建迁居广东连城(今粤北连州市)县郊,以卖豆腐为生。
, C, A+ M8 Z/ r( M- [( l% ^! B- w$ C' ~
严二的长女严咏春,俗名严三娘,天资超脱,自幼随父弄拳习武,尽得五枚拳真传。此时,另一位反清复明义士梁博涛,(江西人氏)亦因躲避官府追捕落难连城县,后与严咏春结为夫妻,严咏春将五枚拳法相授梁博涛。以后严咏春病故,梁博涛就在南雄县设馆授拳。为怀念爱妻之恩,梁博涛遂将五枚拳改称为“咏春拳”。也就是说,咏春拳创于五枚,命名始于梁博涛。
/ S/ \, _$ `8 D* M- L; f- O/ ~7 v2 f& i5 Z$ ^: c8 r) O2 C6 n) o4 b
此时的咏春拳功技系列的拳、棍、刀、桩功法已臻完善。由于该拳法创始人五枚师太自身的女性体能特征,如企求在极短时效内制胜力量型的强势攻击,就必须要结合力点力角力距,触觉以及腰马变势和机巧的攻防角位的运用。故该拳技与其他拳术在技法和理论上都有较大差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