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话(粤语)的几个观点
本帖最后由 waddc 于 2015-4-19 20:58 编辑以下都是本人个人单方面观点,不代表绝对正确,不喜人士请勿喷。
*两广的语言,主流是白话。
*白话很可能源于雅言,也可能是雅言的别称。
*雅言的发音,是炎黄以来,多个朝代的国家精英反复参量精心校对竭力精心综合的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炎帝与黄帝决心全面超越部落文明、部落国家,创建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用新的文明文化,取代部落时代的无尽仇恨。所以雅言必须是升华超越的,是承载意义的,使用雅言的人,没有那种部落式的“血缘关系”,基本上是“非亲非故”的,是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结果,所以是义言。
*白话在唐代兴盛。以至于早期海外华人自称唐人,讲唐话。而唐代,既辉煌于文化民俗的大融合,也是败落于民俗分裂(安史之乱)
*白,有三重意义:一,就是通达明白;二,就是经历炼的洁净;三,是已经升华而承载大意义,是义言。
本人认为白话的兴起,是诗词、歌赋、戏曲、电影里阳光与境界的普世的结果、也是数个朝代教化的结果,内心阳光、生猛、童心、醇厚、宁静、清明与粤语配合得相当完美。没有内在的完备,机械讲粤语也是虚的。白话以经典校对的发音为正(好像是有这本古书,宋代的出版),加入自己人为发音习惯的都是方言甚至可能成了倒退回部落时代的土语。
本帖最后由 waddc 于 2015-4-19 18:06 编辑
雅言数千载至今,古代资讯不发达缘故,已经产生无数的版本无数的分歧无数的权威。单单白话或粤语,也是存在这种情况。谁最正宗?我认为,雅言行中华的大义,她的使命就是要在部落的巫音邪调盛行的中华大地建立醇厚溢美的文化绿洲。谁走向封闭走向自我权威;谁没有结出好果子;谁用来宣传自己的小圈子搞成部落化,谁必定是不正宗。
我们再看看粤语的。粤语兴,自古都是两广的官话(孔夫子“有教无类”私塾推广唐话功不可没)。
《老子》不自是,故章;不自矜,故长,不自伐,故有功。粤语之所以兴,我认为,是人们将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演义里承载的器度与境界借用在自己身上,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断取胜的结果。今天,广州话使越来越多的人反感,以至于分裂与没落,也是源于讲的人讲他当成自己的,当成某个圈子自己的,这不正是部落时代那套思维么? 本帖最后由 waddc 于 2015-4-19 18:00 编辑
至于我,一条从化蛇,内心刚硬,满脑苦毒,在情商上,老是打自身算
盘,难以代入电影、戏曲里的阳光角色以演绎人生。所以我在外地讲国语多
。
何况随着诗词不再,戏曲没落,先行的圈地为王,可供人模仿的现代的
健康的角色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广州仔”郑*鹏等等“本土”人士自己爬上去做了“文
化”的代表。如同酋长捧着羽毛在自己的领地歌舞。他妈的你们突出自己,
据为己有,你让梧州、广东、广西等其他地区的人士情何以堪!所以南方老
文化代表人物,我认为还是戏曲里的秦琼关公靠谱,你一两个个活人自己上
去,跟魏忠贤建生祠有的比。
我还看到广州本地农村的一些近代同化“少数民俗”,他们粤语发音很
准,咬字很清晰。但是总觉得他们只是机械地讲白话,主导他们内心的依然
刚硬技巧与算计得失,使我很容易将他们区分出来。所以白话,诗词、歌赋
、戏曲等文化角色很典型很重要,只有他们才是语言灵性存活的高天厚土,
也只有这样才神形兼顾。可惜今天,可以影响,的只有那些不能公然主流的
香港电影!!! 结论:白话是义言。白话之所以能流行,是人们将诗词、歌赋、戏曲里的境界,演绎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断取胜的结果。(唐诗、宋词、戏曲还有私塾教化这个主流文化脉络数千年了)
再来看国语,国语除了翻译西方电影纪录片值得称道(还有拼音)之外有什么?京剧的鬼叫调真他妈的!亏他们鬼叫的出来!哦!有流行一时的《小苹果》 外国(欧美)的传统玩些什么?好似是演讲、诗歌、歌剧。还有其他磨? 本帖最后由 waddc 于 2015-4-19 20:55 编辑
歌剧就厉害啦!既唱又演还舞,内容自由无拘束。
在工商业或公务活动为主的城市,公共性语言更有利于诞生新文明之花。香港电影《我爱扭纹柴》里,那些香港本土财大气粗的顽劣无比的围头土豪,最终也融入广府文化主导的商业文明之中。 不错!!
1楼中的“皇帝”是不是写成“黄帝”才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