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anjian 发表于 2013-1-4 18:16:10

原始创新,在中国科学界走正统的路很难

原始创新,在中国科学界走正统的路很难
刘锋
王鸿飞老师的”中国学术界:原创和系统的研究为什么难?“ 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也激发了自己的情绪,想把7年来的经历写出来, 有很多的机缘巧合,幸运和磨难,也许对中国科学界的年青人有所启发。

小时候曾经有过当科学家的梦,但到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银行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工作,科学和科学家的梦也就渐行渐远。拿着不低的工资,工作强度不大,但可预见的未来人生轨迹,却让内心越来越痛苦。

2004年,我考到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继续深造,为未来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或银行家做准备 ,2005年的6月份,我发现科学院有如此多的专家教授和学术成果,对于外面的企业非常宝贵。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个网站把他们对接起来。于是利用暑假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写了2个月的程序,终于在9月份建立了一个网站。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 威客网 witkey, 开发网站的时候,发现在2005年这样类型的网站还很少,更没有看到国内外有人研究。


那时科学网还没有诞生,我把思考写成博客文章发表在刚成立的新浪博客里。提出”互联网上知识,智慧和经验不应该完全免费,应该也有经济价值。而这种把知识,智慧进行交易的网站可以成为 威客(witkey)模式.“


没有想到互联网的传播威力如此巨大,好像核爆炸里的链式反应,一个月后,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使用威客进行报道,直到2006年9月份,新闻联播用3分钟的时间报道了我们提出的威客模式和网站。


从那以后,有数百家网站进入了威客领域,死亡率很高,7年后的今天只有3,5家发展起来,并拿到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威客模式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到2012年,cnki关于威客的研究文章已经超过100篇。

这个经历让我坚信,学术研究与发表期刊高低无关,与影响因子无关,因为威客模式的提出仅仅是几篇博客。这说明一篇博客也可以比SCI上的文章影响大。


故事并没有结束,到2006年毕业的时候,我准备去一家很大的企业做信息化管理。在2006年9月份的毕业典礼的草地上,站在我旁边的同学问我要不要继续做下去,他可以给我50万启动资金。我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尝试一下。


这一坚持就是3年,不断的做技术和商业尝试,也不断的发表博客和论文,试图搞清互联网到底是怎样的发展规律 。 受到中国水利部传感器网路建设和谷歌街景系统的启发, 到2007年12月的一天,我忽然醒悟,互联网的未来会不会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我把这种想法告诉我硕士时的老师,科学院的石勇教授,他很支持这个想法,告诉我应该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并邀请我进入他的中心开展学习工作。


大量学习神经学知识,不断向脑科学领域专家请教。2008年5月,我完成第一篇论文“”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提出“互联网和大脑将成为解开对方之谜的钥匙,互联网正在向与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同时大脑中也包含成熟的互联网应用和结构”,

向美国ACM期刊投稿被拒,因为美国科学家那时不认同互联网与大脑之间有关联。2008年9月,这篇论文首发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3月正式发表在“人类工效学”期刊,

我知道很多人看不上这些期刊,但论文的正式发表,有可能让我们在一个重大的科学领域走在美国人的前面,因为直到2012年11月,美国科学家才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Network Cosmology“,第一次提出 互联网与大脑和宇宙之间可能具有相似的关系。

在发表论文的同时,我也不断在微博和科学网上进行网上交流,正是这种交流,2010年9月,我受到方锦清教授的邀请,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发表了”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

2012年1月,受 美国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的Yue “Jeff” Zhang,教授的邀请在夏威夷WDSI 管理与运筹学会议上发表论文”The Evolution Road Map from the Origin of Life to the Intelligent Universe“ ,详细阐述了互联网,大脑和宇宙之间的进化关系,比美国科学家的”互联网,宇宙和大脑关系“的论文早10个月。


2009年,50万资金已经耗尽,历经了恐惧和迷茫,我几乎要放弃自己的探索,9月份,一位企业家通过互联网看到我关于互联网研究的博客文章,经过深入交谈,我们得到近百万元的资金支持,得以在2012年9月完成《互联网进化论》的写作工作,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互联网与脑科学的交叉对比研究方法和思路。



依然还不成熟,有很多工作在未来要深入,我已经很幸运,能够在很多老师和企业家的支持下坚持7年,但明显感觉,在国内进行科学原始创新非常困难,主要有 :

1,如果西方没有类似研究,将很难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这样绝大多数科学家会因为生存问题转向跟踪研究,国家的资金指挥棒很容易扼杀自己的原始创新。


2. 即使有原始科学创新,往往因为语言的壁垒和国内支持的原因,很难在西方科学界产生大的影响,当有西方后提出的类似研究,也会被忽视,轻视,在科学竞争中慢慢被遗忘。

我知道,中国的原始创新其实不少,但大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未来也可能包括自己的经历,但真正的科研一定是因为兴趣和爱好开始的,提出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也许这就够了。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212/21/120901yq9u9ta9pzpsinnq.jpg








zhucanjian 发表于 2013-1-4 18:16:19

附:有网友问我关于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对比的工作内容,总结一下,大概有三个方面:


1.提出互联网向人脑结构方向进化的观点,绘制互联网虚拟大脑,以及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互联网神经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图。请参考 http://bbs.sciencenet.cn/blog-39263-637567.html


2.绘制了互联网进化到类脑结构的进化示意图,论文地址在 http://www.intevl.com/?p=2734

3.提出人脑中包含类互联网结构和应用,设计人脑中存在类搜索引擎,类维基百科,类SNS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验证人脑中存在类搜索引擎的功能,请参考《互联网进化论》一书

李清水 发表于 2013-1-4 18:57:13

你这篇转帖子,令我想起一个人——现代计算机之父,英国的科学家:图灵!

zhucanjian 发表于 2013-1-4 23:22:52

李清水 发表于 2013-1-4 1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篇转帖子,令我想起一个人——现代计算机之父,英国的科学家:图灵!

{:91:}清水的见识好广阔。

李清水 发表于 2013-1-5 21:59:49

zhucanjian 发表于 2013-1-4 2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清水的见识好广阔。

见只宽就讲吾上,只系读得课外书而已{:9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始创新,在中国科学界走正统的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