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anjian 发表于 2011-12-14 09:44:19

咨询业的运作形式

咨询业的运作形式
火山
咨询业能否在市场生存,关键在于是否有市场所接受的表现形式,能否让人感觉到信任感和安全感、生活方向感,还要看需求人对此领悟接纳程度。
其实,现实已经暴露出,由于我们国家急速发展,导致配套的文化脉络断层;以前线性发展的文化之源断断续续,现在非线性的多维的生活形态呈现出来,看起来繁花似锦,但是暴露了主流文化的缺失。国家既然提倡繁荣文化体制,是有其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意义。
文化的积淀过程是漫长的,特别是容错修正的过程,有可能贯穿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延伸一个家族的几代人。已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来发展文化,注定是昙花一现;所以不少的文化传播公司成立后不久就倒闭。为什么呢?难道我们不需要文化了吗?不要以为拥有了知识、技术就是文化,文化其实是个人的自性兴趣行为,如果推广开来的话,多数是公共经验认知的共识。
日本技术立国迎来经济的长期低迷,看起来是美国等在搞鬼,实际上时由于文化创新理解出问题,导致纯理论学术研究不能酝酿持久,所以不能长期转化推动技术领域的融合发展。追究起来,起源都是心性导向的问题(日本好像也偷了明朝王阳明之心学——但也不得法),而这个虽然可以通过国家的行为来推动这种环境的建设(香港有不少个性化的书院),但是最终是否入人心?还是落实在每个人身上,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强调个人如何寻找自己的修为方式,逐渐融入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学校求学期间,未成年人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成长;可惜的是,我们目前还不是真正很重视基础教育,导致出来的“半成品”、“废品”甚多。因此,社会化过程的现实中,允许一些实在的实用的个性化的研究机构存在是必要的,起码他们起着再修正的作用。
这些机构无疑可以集中一些有经验有知识有独特见解的人群,他么无疑起到“公知”的一些作用,增加一些真实信息的透明度。虽然他们有可能进入商业的运作模式,但是起码能最大程度上在稳定人心的维度上帮助了国家的管理。可对他们的监督也是必要的,也要防止他们中部分人鼓动一些不明白的青年人在捣乱社会,成立一些明显有破坏力的自发性之社团。既然广东决定在2012年7月放开社团的管理,一些必要的宽容和一些必要的审慎需要同时存在。
对于我来说,我所做的咨询业,应该是定位在文化、科学知识、生活方式选择熏陶的方向,但是同时要讲究商业利益,需要和确定的顾客有一个谈判的平衡,起码具体价格大家都可以接受。目前,我本人既然是老师已经有工资收入生活不用担忧,对于是否赚大钱,我似乎不是太在意;我只是通过做这样的事情,能具体解决一些心向的问题而已,顺便检验自己个性化的应对处理沟通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
面对外部的运营形式,大约设置三种:第一,文章交流——我已经积累了二百多篇博文,可以将之作为交流的资料和资本——付费公式:月收入÷4×0.15×0.15元/篇;第二,科普阅读——将以往积累的科普书籍、文化书籍等,直接在市场中原价出卖,一些观点、看法的理解可以免费交流,关键是顾客愿意买——这相当于我积累的生物研究生水平的认知、认识和经验,几乎无条件奉献;第三,梦溪笔谈——借助沈括的名号,将其书名作为子项目的命名——用笔互相交流、拆招,空口讲大话,倒不如纸上谈兵,进行智力激荡,交流社会的私人认知模式——付费公式:月收入÷4×0.15元/小时。
有人或者会说,你这不是空手套白狼;我会回应: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你也可以来做这样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不是傻的,他不是遇到难题,为何会找你谈话?现在是拼信息的时代,既然我们拥有了有价值的信息,顾客应该对此付费以示尊重,不然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永远无法面对通俗的大众、相对平等的交流,让大众及时获取利于自己的真正信息渠道。
再次啰嗦:如果你确定自己有足够好的表达能力或表现力,我们可以免费交流文章和面谈,不过前提是先文章交流后,才有后续的一系列动作。
不尊重思想、文化、科学的人群,永远是没有灵魂的。
努力找回我们的心魂吧——不做死魂灵——果戈理也有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咨询业的运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