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anjian 发表于 2011-11-4 00:30:29

优势、不足和状态

优势、不足和状态
火山
近日多去听课,当然是生物课为主,其他课程也去观摩了一些。总体感觉有点不妙,总觉得课堂总是围绕着考试的点来展开,好像缺少了人对原理的理解脉络建立。
如果说,高三和初三是需要毕业的原因,那倒是没得多说。可是在高一、高二和初一、初二的时期,就过度追求以分数为目的,以考试的考点为纲要,那么我们对读书、真理的思维乐趣去哪里了?
既然生活里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和感兴趣的事物展现,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生活现象和原理的对接,在课堂上尽量展开这些的讨论或者提出这些认识呢?如果可行的话,也可以像苏州大学的朱永新教授那样,试行新阅读教育方法,让人多感悟书籍中作者的意图,以及自己所理解的角度。
我们的学生将来毕业了,要么就业要么创业,他们将来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冲突,如果我们不能在教育期间帮助建立起他们认识事物的信心,他们多数会选择沉默或者逃避,甚至拖沓不作为。如果社会教育的潮流有这样的默许的话,证明社会活力在逐渐的下降,哪怕只是部分精英的推动,那可能也是徒劳而已。
想当初大清晚期,如果不是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努力,那时早已是其他怪论延伸之运动的天下。因此,如果通过一个有机的机制来推动社会积极繁荣是一个长期的大命题;不但需要在人才培育机制上花些功夫,而且在大环境培育以及小规模鼓励上下一些心思。社会的公共评价有时并不等于是真实的前瞻的反映,如果说我们要坚持鼓励创新,那么我们在什么地方是允许创新的呢?如果说,异常多的现象和点子冒出来,而我们本身有忽视不见,那可能我们失去了挽救的时机。因此,如何知道我们自己本身持有的优势,而又懂得自己的不足,吸纳一些人才进来相关的环境中锻造,并明晰现状的状态,并试图地以前瞻的图景来谋划前进的道路。这是我们整个人类的必修课。
我们无法逃避,因为我们将要去的地方除了更好地更方便地生活之外,我们也期许需要更多的希望、更多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说是愿意奔向自由,而自由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思维基础积累上的;如果没有相关的认识支持,我们所希企的自由王国很容易变成空中楼阁、空想,哪里还能谈什么理想国之类呢?
我们对别人、社会的评价很多,但是反过来,对自己的评价有吗?有试过以严厉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吗?本来我们内心期望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容,实际上在整个经济大潮的拍打中,我们都几乎反过来这么做。所以说,现在树立什么榜样,都几乎没有什么说服力;因为历史上发生太多这些无稽之事。谁会相信谁?
有时我们愿意追随自己内心真实感觉,尽量洞悉自己的需要,也尽量减少一些过度的欲望,从积极的态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做事方法。其实,我们一生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来自自身,对自身的不确认,对自己信心的缺乏;那么如何通过一些基础做事的训练,顺便建立我们的心性取向,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难的难题。
当一个人建立了勇气和希望,明白自己所拥有的优点,找到自己的存在状态,那么他的内心就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念,有足够的力量去驾驭自己。

精靈 发表于 2011-11-4 11:15:54

为什么每次开头都要加上“火山”二字呢?

李清水 发表于 2011-11-4 14:12:51

楼上,那两个字,是楼主的工作室名字呀:??

zhucanjian 发表于 2011-11-5 00:35:04

回复 2楼 精靈 的帖子

呵呵,是笔名嘛,怎么不行?

zhucanjian 发表于 2011-11-5 00:35:44

回复 3楼 李清水 的帖子

工作室是:青少年研究中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势、不足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