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俟名 于 2016-3-5 17:01 编辑
年岁渐长,爱茶越深,尤其是喜欢陈年的普洱,这茶不需要名贵,喜欢的只是她的那份韵味。在沸水的冲泡下,一股甘醇便化开,岁月的味道仿佛也随之苏醒过来,让你回味不已。喝茶久了,茶具也慢慢讲究起来,最爱的还是碧绿色的冰裂杯。冰裂原本是瓷器里的次品,只是宋人不去计较,他们发现裂纹其实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于是,渐渐明了,喝茶不就是品这份不去计较的心情吗? 喝茶不需要热闹,一个人也能悠然自得。最好莫过于在霏霏的雨天里,独坐在一张根雕茶台前,手捧一卷诗书,泡开一壶茶,在袅袅的热气里,抛开人世的纷扰,于氤氲的雾气中感悟生命。而眼前的根雕茶台,大可不必计较她是否精致,她如同一位老朋友,与你静默无语在对饮,她在茶香里回首风华正茂的岁月,而你,在缅怀回忆里的人世温暖。
喜欢根雕茶台,是因为喜欢她那独特的造型,与独特的美,以及那份来自原木与纯手工的温暖。一株被丢弃的树根,经过一位艺人的巧手,从而换发新的生命,面对这样的作品,难道不让你得到很多的感悟吗?于是,我常常会四处追寻这份美。听说在从化良口镇上,有一位年轻人,打造出很多精美的根雕茶台,为了一探究竟,于一个有阳光的周末,便驱车前往。
年轻人所在的地方便是良口竹木工艺厂,距离良口街道不到两百米,位于良口电信局后侧的一个山腰之中。那里有两排老屋,一看便知是建国初期的建筑,如今已经略显破败。据说这里曾经是松香厂,如今松香的气味早经飘散,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竹子与原木的味道。这竹木工艺厂是由一对父子经营,父亲从事竹艺,而年轻的儿子则从事木艺。走进厂里,你会感觉到时光好像把这里遗忘了,看着这里的手工艺品,心里都是暖暖的。
在老屋前面的一个角落里,堆放了好些木墩,有一年轻人在打磨一张未成型的茶台,我知道他便是这里的主人之一,许友杰。我走了过去,和他交谈起来,他放下手里的活,泡了一壶茶,我们便各自坐在一个红枣木墩上品起茶来。明媚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那是一张还没有蜕去稚气的脸,交谈中得知他还未到三十岁,问及他从事这一行业的初衷,他便向我娓娓道来。
友杰自幼喜画,上学时便在绘画上崭露头角,得到学校美术比赛多个奖项。可惜文化课跟不上,最后也没考上好的学校,在家人的安排下,上了中专,所学专业与美术毫无关系。毕业后,经营过手机维修等工作,但发现自己的兴趣始终还是在绘画上,于是业余便继续去画画。一开始是在木头的横切面上用烙铁去作画,烙画的原理实际就是木头的炭化程度不同而呈现出来的效果,这个画种要求有足够的耐心与细致,不由得你快。烙画事实上有很悠久的历史,只是在南方,这种画作没有太多人接受,而且艺术品很多都看名衔,他充其量只是一名民间艺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未能卖个好价钱,而创作一幅作品的时间又是如此耗时。后来他有些心灰意冷,为了生活,他也一度犹豫。最后,有意无意间,几乎放弃了烙画,而把精力选择放在根雕茶台,这一集观赏与实用的木雕。
在橱窗前,我看到友杰的烙画作品,这是在降龙木切割面上烙上去的,图案有动物、人物、花鸟,造型都不错,也许是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吧,他的线条,色彩以及造型都是自己的,他用自己能够掌握的技巧去画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看起来有些笨拙,但我觉得这正是它的可爱之处,它不去重复别人。艺术系毕业的学生,也许都有很好的技巧,可是出来的东西大多千篇一律,少了正是自己的思想。
也许是因为起点低,友杰的作品一直没有多少人认可,自然也没有人去宣传他或者收藏他的作品。他也不像美院毕业的学生,一出来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工作,他如今只在一间学校从事保卫,能用于创作的时间,对他而言是挤出来的。他也没有得到名家的指点或者师从某某大师,自然也没有很好的发展平台。但这一切其实都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对艺术的那份执着,以及那个伴随着他二十多年的艺术梦想。
看着友杰制作出来的多个茶台,我心里忽然有一份感动,这些原本看去粗糙、丑陋、没多大价值的树根,经过他的那双手,从而有了新的生命,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友杰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份美挖掘出来,再经过多次切割、打磨、抛光,可谓千雕万琢。这一刻我明白到,友杰在雕刻树根的同时,不也在雕刻自己的生命吗?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是非凡的,我们的人生大多都要都经过自己努力去雕刻、打磨,方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作者: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