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anjian 发表于 2012-8-29 17:14:07

今天的大学,你丢失了什么?

今天的大学,你丢失了什么?王芳最近国内大学的处境,几乎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几所著名大学被网民们轮番消遣,实在是十分烦恼吧?这种状况反映出社会的集体空虚、压抑感和浮躁。互联网社会充斥着无望和放任的情绪,低俗化成为人们表达不满的主要方式。在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中,人们无意识地寻求刺激,以图拯救自己日渐麻木的精神。每当发现一个刺激点时,大家就一涌而上,饕餮大餐,啃完骨头之后,只剩下加倍的空虚和无聊,然后又迫不及待地等待下一个刺激的降临。互联网媒体和内容企业对这种制造“热点”、吸引眼球的商业模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确实是迎合了社会需要。而身处漩涡中心的大学们不断陷入被动局面,除去种种外因之外,自身也是需要深刻反思的。

在人们的意识中,大学,是理性、智慧、高尚的化身,而这些都是人们精神力量的来源。当有朝一日,人们互然发现这些高贵的象牙塔并不像他们期待的那样纯洁、正义和勇敢时,愤怒的情绪和激进的言辞就在所难免。这种愤怒不仅仅针对大学,也是对他们赖以获得力量的理性的坍塌的自然反应。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偶像的。而偶像的黄昏,让跟随者陷入了茫然、躁动、甚至绝望之中。今天的大学,你究竟丢失了什么,让你偶像般的光彩蒙上了阴影?

第一,你丢失了社会关怀。一所大学,其重要的职责是为社会生产和传播专业技术知识,但却不仅仅如此。如果失去了对社会的深切关坏,失去了对民族兴亡和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失去了对低层人民生活的深刻同情,那么即使有再多的院士,拿了再多的经费,发表了再多的文章,也只是一个个体机构的事情而已。你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引领,不再是旗帜,不再是精神的指引,而只是一个工具性的社会机构了。当人们把大学等同于政府机构,甚或商业机构时,他们就会用对付这些机构的方式来对付大学,批评缺少善意,言辞缺少尊敬。

第二,你丢失了正义的精神。大学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制度设计,它的资源的配置应该以人才智力资源的天然分布为根据。可时,如果地区间的不平等,出生身份的不平等,金钱上的不平等影响了大学教育资源的配置,那么这种不平等就比直接的经济领域的不平等的影响要坏得多,深远得多。这样的大学,如何能获得发自内心的尊敬?大学如果不再是人们通过努力和勤奋来进入社会上升序列并借以发挥才华的通道,底层的人们便几乎再也没有其他的希望。一群失去希望的人,除了颓废就是盲目和放任了。

第三,你丢失了真诚。当大学不再是质朴的知识殿堂,不再是培养怀有质朴而崇高理想的人才的庄严圣殿,而变成各路“成功人士”跑马圈地、沽名钓誉的名利场,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秀表演的官僚场,变成各种香艳传奇的滋生地时,哪一个曾经的学子不因爱而恨,因痛而责呢?

第四,你丢失了自我净化的能力。人们对大学的道德要求格外地高,几乎可以说,那是他们心中最后一块不容玷污的圣地。人们已经习惯了娱乐圈的混乱,习惯了官员的腐败,习惯了商场的潜规则,甚至习惯了自身的日渐颓迷,但是他们以为,总还是有洁净之地吧,大学毕竟是和青年的成长紧密相关的。但是,当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闻知大学的污点,震惊和愤怒的情绪便可想而知。虽然说,哪一个机构都可能有个别害群之马,但是一个大学更应该有自净能力。如果只有当种种污点被社会外界揭穿才开始自检的话,遗憾就在所难免了。

一个大学和一个人一样,是有人格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当今社会,许多人已经谙熟用桃色事件来诋毁他人,因为这最能吸引眼球,达到诋毁的最大效果,又最能使诋毁者立于道德的制高点上,让被诋毁者难以证明清白。但是,诋毁者的目标也常常不是桃色新闻本身,其根本的出发点还在于社会的不公。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批评虽然言辞激烈,但也是好事。脓包被戳破了,会好得更快。口舌之辩已经没有意义,踏踏实实地自检自省,守住大学的本分和格调才是正道。

愿所有的大学安好!

钓鱼仔 发表于 2012-8-30 11:25:28

大学唯一失去嘎就系无恋爱经验

zhucanjian 发表于 2012-8-30 12:08:23

钓鱼仔 发表于 2012-8-30 1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学唯一失去嘎就系无恋爱经验

我滴甘似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的大学,你丢失了什么?